◎ 当前位置-世界文化遗产
三坊七巷浓缩福州历史 被称"明清建筑博物馆"
文明风   |  时间: 2009-03-19   |   文章来源: 福州新闻网
 

    昨天(3月18日),记者就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物质形态特色和价值,采访了三坊七巷管委会和文物专家。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古城历史文化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自中原人入闽以来福州城市发展,浓缩了福州城市文化变迁历史。以“三坊七巷”为主要载体,加上朱紫坊和于山、乌山及沿线地区历史遗存和信息组成的“两山、两区、两塔”的区域,共同构成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信息保存最为丰富的区域。
   
  “棋盘状”街巷格局

  据原市文物局局长曾意丹昨天介绍,三坊七巷源于唐末王审知扩建新城。王审知当政时,嫌原有子城狭隘,在子城外筑罗城。也就是在这时,三坊七巷成了罗城西南的重要区域,城坊格局初步形成于此时,一直延续至今,是研究我国城市里坊历史的“活化石”。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坊巷格局完整而富有个性,至今仍基本完整地保留了唐、五代以来以南后街为主轴,以“三坊”和“七巷”为主要构架,加上交错屈曲的小巷共同组构出“棋盘状”的传统街巷格局,许多街巷历史名称沿用至今。曾意丹告诉记者,三坊七巷西、南两边界均为福州唐代罗城西、南城墙之界址。目前城墙已不存在,但护城河罗城大濠遗迹依然可见(这些护城河还是当年货运的航道),并保留有馆驿桥、金斗桥、金斗二桥、观音桥、虹桥(老佛亭桥)、澳门桥(鸭门桥)、安泰桥等多座古桥;其东界为福州古城历史文化轴线南街。这既是福州城市建设历史的实证,也是研究我国城市里坊历史的“活化石”。

  坊巷空间幽深多变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有幽深宁静且丰富多变的街巷空间。“三坊七巷”的巷道空间曲折幽深,进一步都市喧嚣,退一步小巷深深,巷道两侧大小繁简不同的门楼、连续律动的封火墙曲线、高大曲折的白墙青瓦,形成高低错落、变化丰富的轮廓线和有节奏及韵律变化的视觉空间,步移景换。安泰河沿岸古榕、流水、人家的意境淋漓尽致,形成重要的沿河水巷空间。

  据介绍,三坊七巷的风貌特色体现在动静结合,古色古香。它以牌坊宫庙,试馆祠堂、水榭戏台、亭台楼阁、假山鱼池、私家园林、粉墙黛瓦、排堵门罩、朱门大院、石板小巷、河道古桥等组成。坊坊相连、巷巷互通,随意走进一座深宅大院,都能领略到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
   
  “明清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东南现存最大的古民居街区,集中了大量保存完好、极具地方特色的明、清古建筑,被称为中国“明清古民居建筑的博物馆”。街区内现保存159座的明、清、民国时期历史建筑(包括全国重点文保单位9处,省级8处,市级2处,区级1处,市级挂牌保护8处,历史保护古建筑131处)。

  记者从三坊七巷管委会获悉,159座历史建筑中,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深宅大院有20多幢,有诸多极尽工巧的精品,体现着福州古民居所特有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色,传承与记述着福州别具一格的建筑语汇:建筑结构布局、建筑用材上适应福州潮湿温热之气候特点;院落、庭园布局上体现传统家族伦理观念;建筑细部精巧细腻,蕴含深厚的艺术底蕴,古园林隽永雅致,体现了亲近山水的风雅情趣。(福州晚报记者 綦芬/文 黄立新/摄)

责编:林芳斌

 
 福州三坊七巷入围"中国历史文化十大名街"前16强 03-12
查看文章评论
匿名发表  您在以匿名发表时可以输入昵称
   如果您是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在下面输入的用户名密码。
昵称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