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发件人在邮件中说:“请用‘丑陋’的烟盒来拯救成人的无知和孩子的不幸吧。”
他针对的是最近在网上引起轰动的一个名为“周家坝实拍两岁老烟枪”的视频。这段视频上,一名两岁男孩在一群成年人的起哄中,熟练地点火并抽完了一支烟。他的表演
赢得大人们兴奋的喝彩,他们递给男孩一颗糖作为奖励。
“如果卷烟包装上印有骷髅头、烂肺叶等恐怖的警示图片,还有哪个成年人会拿它来逗弄孩子?当看到印有这些图片的产品时,还有哪个孩子会觉得尝试这样的东西是种骄傲呢?”发件人在邮件中说:“‘两岁老烟枪’让我震撼,他再次让我感到烟草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有多么可怕。采取必要的控烟措施已经刻不容缓。”
他认为,卷烟包装上的健康警告是最经济有效的控烟干预手段之一。
云南第一家民间控烟机构“超轶中心”的控烟健康项目官员李娅妮指出,“每年‘3·15’消费者权益日人们关注的大多是涉及家电、房屋、食品等方面的话题,但很少有人去关注卷烟生产、销售过程中是否充分尊重了消费者的消费权益,有关卷烟消费权益受损的诉讼、投诉屈指可数,它表明目前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卷烟其实也在侵害着消费者的权益。”
卷烟包装没有有效传递吸烟风险
李娅妮认为,卷烟包装没有有效地向公众传递吸烟所导致的健康风险及其严重程度,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侵权。
她说:“卷烟这种商品没有使用说明、没有产品合格证,所有有关产品的信息都集中在小小的烟盒上,所以烟盒包装其实成了消费者了解卷烟的重要途径,也是卷烟生产者履行告知义务的主要方式,同样也是消费者知情权的主要体现。”
“超轶中心”在日前完成的一项调查中发现,虽然今年以来国内一些知名品牌的卷烟外壳上的健康警语已经从包装侧面移到了正面,“吸烟有害健康,戒烟可减少对健康的危害”的字样以及相对应的英文占据烟盒正面下方的1/3的面积,但绝大多数的烟民却没有发现包装发生的变化。被调查者认为:“警语内容比原来多了一句话,意义没什么不同”;“对这些文字都习以为常了,烟还会照样买,照样抽”。
但是,当他们把一些带有图片警示语的烟盒摆在被调查者面前,看着那些稀松、焦黄的牙齿,身上插满管子、艰难维持呼吸的烟民,积聚有害物质而不畅通的血管,难看的骷髅,窒息而死的胎儿等图片时,每一个调查者都面露惊异之色,有几个人在诧异之间不由自主地将手中的烟掐灭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与国际烟草控制政策评估项目合作,于今年1月在北京、上海、昆明、银川4个城市1169位成年吸烟者、成年不吸烟者和青少年中做的调查也显示,中国的烟盒健康警告缺乏警示效果。
8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新的健康警告标签对劝诫青少年不吸烟最缺乏有效性,约73%的成年吸烟者看不懂烟盒背面的英文警告“Smoking is
harmful to yourhealth”(吸烟有害健康),90%的成年吸烟者看不懂另一句英文警告“Quit smoking early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尽早戒烟有益健康)。
“低焦油”、“淡味”为误导性用语
“乍一看,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烟盒包装上,可以看到商品名称、商标、生产者名称、所含成分、健康警语等内容,好像该有的都有了。但其实里面的问题很多,严重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李娅妮说。
她指出,目前我国卷烟对所含成分只标注了焦油量、烟气烟碱量和烟气一氧化碳量3种成分。但是实际上,卷烟成分复杂,除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外,还有亚硝胺、钋等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包括400多种有毒物质。在这400多种有害物质中,超过50种是致癌物质,如钋就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物质,但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研究结果,一般吸烟者和非吸烟者都不会去看,而烟草公司是不可能在卷烟包装上把这些具有致命危害的物质标注出来的。这无疑剥夺了消费者对卷烟产品成分的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