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哪些群体实施免费教育?
民意首推贫困家庭居民
本次调查显示,42.0%的人认为,当前教育的投入产出比太低,从而导致“上学不值论”。
朱永新说,在所有的投资中,事实上教育的投入产出比是最高的,教育也是解决社会分层的重要杠杆。但为什么现在有的
老百姓不愿意投入?就是因为教育质量的差异比较大。像一些农村地区的孩子,读了书也没机会。
“目前当务之急就是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尤其是对农村边远地区,弱势人群,应该由国家肩负起更多责任。比如,寄宿制的学生是不是每人有张床?对农村困难孩子能不能提供一顿免费午餐?这些恐怕比马上往高中延伸要更合适,也更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朱永新强调,眼下以我国综合财力人力,要全面地扩展义务教育,还有一定难度。但应该鼓励各级地方政府自己探索,在探索比较成功的基础上推广他们的经验。
应该重点对哪些群体实施免费教育?被调查者的选择依次是:家庭贫困的城乡居民(60.6%)、下岗失业人员(54.2%)、外来人员子女(41.3%)、西部及农村地区青年(40.3%)、青年农民工(38.3%)、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29.1%),还有38.4%的人认为应该是“所有人”。
朱永新说,这些年我国在教育公平上迈出了很大的步子,但还是有工作的空间。城市里也有很多弱势人群,很多长期在北京工作的人,子女不能在北京考大学。“我觉得国家应该取消户籍和学籍的双重认定,你在哪里读书就在哪里继续升学。我觉得以后应该凭学籍就可以报考任何大学,不一定要凭户籍。我这次有个建议案就是这个。”
周洪宇这次的建议案中,也特别提出解决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流动人口不仅包括低端的农民工,也包括高端的白领。”他建议,对农民工子女可以采取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支票制,一个小学生发300元,初中生发500元,流出地拿出100元,这样可以避免给流入地太大财政负担。对于高端人群的子女教育,可以借鉴内地居民赴港澳定居的评分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打分、排队,达到分数就可以办理户籍和学籍。
周洪宇还建议,还要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化,这样才能避免择校热、乱收费。“其实教育正常收费并不高,主要是因为乱而导致高。国家应该第一加大投入,第二治理乱收费。”
责编: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