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文明天下
西藏民主改革50年:永载世界文明史的光辉一页
文明风   |  时间: 2009-02-24   |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西藏民主改革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开启了中国特点、西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为西藏人民创造发展奇迹提供了基本前提和先决条件

  2009年1月,自治区政府主席向巴平措向自治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报告,刚刚过去的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预
计达到3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9年增长65倍,连续16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4000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9年的142元增长了27倍。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共同课题,发展中国家和后进民族现代化愿望尤为迫切,古老的西藏也概莫能外。当年,面对西藏贫弱落后的状况,十三世达赖喇嘛曾亲自下令实行现代化的“新政”,希望把西藏引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但“政教合一”的腐朽社会制度的制约和帝国主义的干扰破坏,“新政”以失败告终。是1951年的和平解放,开启了西藏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而1959年的民主改革,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催生了“中国特点、西藏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世界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表明,制度性障碍是实现现代化最大的绊脚石。西藏民主改革就是一个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社会变革系统工程。中国社科院郝时远研究员指出,民主改革充分考虑了西藏的特殊性,一方面采取了与内地不同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也借鉴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成功经验,形成了包括土地制度、阶级关系、城镇牧区、基层政权建设、牧工牧主两利、宗教信仰、寺庙管理、赎买等一系列民主改革的政策规范和具体措施。

  民主改革后,西藏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与祖国内地一致,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领导,为全国人民支援西藏建设准备了条件,从而为西藏和全国一起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证。在民主改革奠定的现代社会制度基础上,作为后发地区的西藏真正迈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中央先后四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针对西藏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先后提出了“加快西藏发展”,“实施跨越式发展”,“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回答了西藏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同时确定了对口支援西藏和全国支援西藏的大政方针,并结合西藏实际,制定了诸多有利于西藏发展的优惠政策。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态势,西藏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今天的西藏,人们惯于用“五十载跨越上千年”来感叹半个世纪以来雪域高原发生的沧桑巨变——

  旧西藏没有一条公路,而目前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86万公里,拥有和在建机场5个,开通航线15条;2007年,青藏铁路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

  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从无到有。2007年,进藏游客达4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8亿元,分别是1980年的1151倍和3704倍。

  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的学校,占人口95%的农奴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而目前全区已建成了具有西藏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现代教育体系。文盲率降至2.4%,人均受教育年限达6.3年。

  旧西藏人均寿命仅有35.5岁。而现在西藏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孕妇死亡率由50年前的50%。下降到2.5%。、婴儿死亡率由430%。下降到6.6%。。全区人口发展到280万,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67岁。

  西藏的文化事业从未像今天这样繁荣。50年来,国家对西藏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抢救和整理,出版了《大藏经》等佛教经典。累计投资7亿多元维修了1400座寺庙、文物古迹和宗教活动场所。同时,广播、电视、通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传递手段与全国乃至世界同步。

  从西藏看世界,我们会有许多感慨——

  2006年5月10日,法国决定将每年5月10日确定为废除奴隶制纪念日。

  2007年8月23日,英国“奴隶之港”利物浦纪念“废奴”200年。

  2008年7月29日,美国国会首次为曾实施奴隶制正式道歉。

  2009年1月19日, 中国西藏自治区人大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立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回顾1959年废除西藏封建农奴制、实行民主改革这段历史,喜看西藏50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比较中外“废奴”运动的特征,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埋葬西藏农奴制,解放百万农奴具有无可置疑的正义性和正当性,西藏平叛及民主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伟大贡献,是世界文明史上值得永远纪念的光辉一页!(记者 张帆 苏银成 汪志球)

责编:林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