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北航与学子座谈,到近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国七条”出台,种种迹象表明,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当前政府需要重点关切的民生问题。
今年新增的610万大学生与往年未能就业的150万大学生叠加,一组庞大的数字呈现在人们眼前。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学生与农民工同时汇聚到人才市场,接受用人单位的挑挑拣拣。
或许,学子们早已接受了“天之骄子”不再的心理落差,而他们的家长和社会似乎还不适应这种转变。
■赶早集的毕业生
2月5日,农历正月十一,北京的大多数高校尚未开学。这一天,年后首场招聘会在农展馆热闹开张,现场提供的四千个职位吸引了约四万人涌入。
“早起的鸟儿有食吃”,在金融危机的风声鹤唳下,一些毕业生抱着这样的心态提前返校,挤进了招聘会。
来自北京某高校昌平校区的黄燕花10元钱买了一张门票进入现场,来回走了几圈,简历投出去多份,她面色茫然。
“来招聘的单位和我的想象有些差别,小公司太多,卖保险的岗位太多。”黄燕抱怨说,在她即将走出农展馆新馆时,一位保险公司业务员主动上前与她搭讪,让她留份简历。
黄燕无可奈何,但她并不灰心,父母已经在老家给她物色工作,黄燕似乎更愿意留在生活了近四年的北京。“实在不行,降低点要求,我不着急,还有很多招聘会呢,可能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单位比这里的强一些吧。”
她的不着急或许只是挂在嘴边,班上三分之一的同学都提前返校了,像她一样,多少对人才市场怀揣着希冀。
610万高校应届毕业生,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100多万毕业生,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
近几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迅猛增长,从2006年的413万增加到2009年的610万。中国社科院就业问题专家陈光金分析,历年约有150万大学生未实现就业,将对今年的毕业生形成空间挤压。
在大学毕业生规模达到历史新高的同时,就业环境也空前复杂。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上一年年中,已有7万家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倒闭。那些正在严冬中挣扎的企业也纷纷减少了雇员计划,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失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