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从上海季风书园看人文书店们的挣扎
http://wmf.fjsen.com 2009-02-05 10:39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每周都有书店“关门”

  2009年初,终于有消息传出称,季风书园续租一事已尘埃落定,新签合约得到了非常实惠的折扣。但是,并非每一个独立人文书店都能坚持下去。事实上,类似季风书园式的人文书店的式微,已经成为全世界爱书人的一个遗憾。

  2007年,法国书商协会和法国政府文化部图书与阅读署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法国的独立人文书店正处于崩溃的边缘,那些规模较大的独立书店已被收购,规模小的仅够糊口,而小书店中有三分之一每个月挣到的钱还不到全法最低水平。素来书店文化浓郁的英国,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根据英国《书商》的报导显示,从2006年7月到2007年4月的10个月中,英国书商协会的独立书店会员减少了59个,相当于每周至少关闭一家。2008年11月,台湾8家独立书店集体誓师,宣布“集书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成立,以求为台湾独立书店的最后一战做好准备;此前,著名人文书店“诚品书店”耗资两亿台币打造新敦南店,却严重亏损,特色鲜明的“有河book”、“小小书房”濒临绝境的命运,都让台湾独立书店业者黯然神伤。中国内地同样上演着一幕幕令人心痛的挣扎。2008年5月,复旦大学旁边经营了数十年的“左岸”被迫关门。而此前几年,杭州的江郎书店和三联书店也已经倒闭,曾经盘踞在京沪两地闹市区的“思考乐”书店,几乎是一夜之间关门大吉。

  著名人文书店们集体面临困境的原因,被认为大致有四个:一是网络书店的冲击,网络书店24小时售书的功能更能满足白天工作劳累的上班人群工作生态,其海量图书信息及较低的价格也是传统书店所不具备的;其次则是人文书店们的“性格”,人文书店很少卖大众畅销书和教材,这就丧失了很大一块利润空间;再次就是运营成本,店铺租金、地价的持续走高,让利润微薄的人文书店根本难以招架;最后,公众阅读欲望的缺失,也是造成书店不景气的原因。

  人文书店还活得下去吗?

  那么,人文书店的未来命运究竟会如何?也未必就是人人都很悲观的。多年来一直关注人文书店的“女书人”钟芳玲就表示说,她对此并不绝望,“人文书店在历经诸多悲与喜的同时,其实也得到了不少鼓舞与启示,未来人文书店如果能保持自己的特点,找到合适的运营模式,就一定能够活下去。”

  实际上,已经有一些特点鲜明、模式新颖的人文书店正在崛起。譬如家庭作坊式的“读易洞”,主人邱小石对书店理念的诠释是,“我们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阅读的空间和可能,希望通过邻居之间的口耳相传让更多人知道读易洞书房,尽量用一种顺理成章的方式让大家对书房有浸润式的认知,而不是强硬地灌输给他们。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的调调,我们也不是任何人都欢迎。”而2008年刚刚在北京开业的“时尚廊”,则主打艺术设计类图书和港台版书,时尚廊负责人许志强说,“这些书都是读者从网上看不到,买不了的。我的目标是把书店做成全国最好的艺术书店。”

  已经拥有15年历史、被视为人文书店界“神话”的北京万圣书园,现任“掌门人”刘苏里在谈及万圣的经验时则表示,“第一,它是一个卖书人站在买书人的立场开的一家店;第二,它相信‘路未绝,再坚持’的做事哲学;第三,决不改初衷——概括四个字是‘幸福为学’。仔细想来,这三件都与万圣不同时期主人的愿望与禀性有关。说得大一点,万圣有自己超出商业的为事哲学;普通一点讲,万圣是在‘曲线’做生意。”他强调说,至于未来人文书店的命运,“我以为,其存亡绝不在连锁书店多寡,亦与数量无关,全在操作者认识、对待的能力”,“面对恶性竞争,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建立起一个体系。恶性竞争环境容易摧垮一间书店,但很难击败一个体系。” (来源:新浪博客  刘放的惊鸿一瞥)

责编:林芳斌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