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过滤污物、净化水质,被称为“地球之肾”。近日,“福建省晋江及其沿岸生态环境变化的遥感综合研究”(以下简称项目)提出数据显示,21年来,晋江流域的湿地减少了21.7%。
该项目是省科技重大专项前期研究项目,近日刚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项目负责人、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徐涵秋教授说,“晋江流域21年来的水质及其生态环境变化,让人喜忧参半!”徐教授说,相对于闽江、九龙江,我省对晋江全流域的水质及其生态环境的研究程度比较低,这跟泉州经济发展情况不相符。因此,省科技厅委托福大环境与资源学院开展研究。研究从2006年开始,历时3年。
徐教授说,可能老百姓已经从生活的改变中感觉到了晋江全流域生态的改变。
但至于改变了多少,没有人能说得清。他告诉记者,不同于传统的人工调查方式,项目采用了遥感卫星对地观测技术,并利用了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的遥感卫星资料图像,分别选取1987年、1996年、2008年晋江流域每年一幅最清晰的遥感卫星资料图像,对其进行处理和对比,得出了晋江全流域生态改变较翔实的数据。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鉴定报告认为,基于遥感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理论和方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总悬浮物度越高,说明水质越差!”徐教授说,他们利用遥感卫星信息监测晋江水的总悬浮物时发现,1987年,晋江全河段的总悬浮物度为40.6毫克/升,1996年升高为54.48毫克/升,2008年为51.52毫克/升。
泉州湾河口湿地是国内有名的湿地。徐教授说,从卫星图像来看,21年来,泉州湾湿地减少了21.7%,也就是大约12.6平方公里。
消失的湿地一部分被填海造地了,一部分用作水产养殖了。水产养殖造成水域富营养化,甚至引起赤潮。徐教授说,晋江要合理规划沿江地段地块,集约用地,慎用湿地,才能保证生态的平衡。 (记者章微)
责编:陈潇
责任编辑: |
- 2008-12-05清理湿地 迎接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