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明风首页 - 文明长廊
唤得东风催花红 泉州保护开发"非遗"项目
           文明风  | 时间: 2008-12-22     | 文章来源:新华网  

    泉州市拥有众多珍贵的具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如传统音乐南音、北管、笼吹,传统戏剧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传统舞蹈拍胸舞、火鼎公婆等,传统工艺美术和制作技艺江加走木偶雕刻、李尧宝刻纸、无骨花灯与料丝花灯、惠安石雕与木雕、德化瓷工艺、
永春纸织画,传统服饰惠安女服饰,传统体育南少林五祖拳等。

    泉州市长期以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2004年4月,泉州市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城市。为广泛宣传《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泉州市将正式施行日——2005年元旦定为“保护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南音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世遗”及国家级代表作的目的,既是提高泉州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把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好、继承好,发扬光大。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兴盛,民族民间文化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据泉州文化部门介绍,泉州市在多年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

    一是为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及资料的流失,建设陈列馆、展示中心等设施。泉州市于2005年初在泉州市博物馆建成“泉州南音·戏曲艺术陈列馆”。为保护梨园戏,在福建省政府支持下,建设“梨园古典剧院”,使之成为梨园戏的剧目生产、艺术研究与展示的中心。此外,在泉州市博物馆建设泉州“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利用泉州市艺术馆场地设立花灯收藏展示馆。

    二是重点项目先行,抓好重点项目的初步普查和资料建档、声像留录。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泉州选择一批保护工作较有基础、影响较大而又分别代表一定类型和地域的项目,作为工作重点,包括泉州南音、梨园戏、泉州提线木偶戏、高甲戏、惠安石雕、泉州花灯等计25项,大力抓好普查和资料建档、声像留录等。利用重点项目带动一般项目,进而推动全市“保护工程”的全面铺开。

    三是探索传承人学校培养的路子,建立传承人培养的新机制。“保护工程”最重要的是传承。过去以培养民族民间文化从业人员的地方艺校因为只有中专又不包分配等原因,致使艺校出现招生难的窘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泉州市政府和市文化局多次进行调研,解决了一些重要问题。在泉州艺校设立与中国戏曲学院、泉州师院等联办的专科专业;在泉州师院设立南音系,开创院校设立本科层次南音专业学生。同时,对濒危项目的承载团体实行抢救式扶持措施。

    泉州还利用节庆时机,进行民间文化大展示。多年来,通过“海丝文化节”、国际南音大会唱、旅游节等,开展全市民间文化大展示,通过海内外各界观摩、交流和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全民的保护意识。新年将至,在新的一年里,泉州的“非遗”之花将开得更美。(泉州晚报 木车)

责编:林芳斌

相关稿件
 东盟10+3文化官员抵闽考察“非遗”保护 11-10
 榕首部非遗工具书《福州茶亭十番音乐》编纂完成 11-07
 琢磨琢磨 啥叫“非遗” 10-28
查看文章评论
匿名发表  您在以匿名发表时可以输入昵称
   如果您是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在下面输入的用户名密码。
昵称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