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美国出版业近年来连续推出大量中国题材图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兴趣。一些出版社的高管说,美国读者对中国的兴趣已不仅限于学习中文和旅游,他们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以及当代中国人的思想。目前美国很多知名出版公司都设立了专门出版中国图书的部门,中国题材图书日益受到出版商的青睐。
美国约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2007年推出的美国女记者萨拉·邦焦尔尼所著《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中国题材图书之一。该书上市后一度进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200名,并被各大媒体竞相报道。这本书引起的轰动显示,即便是再普通的美国人也无法忽视“中国制造”所代表的全球化影响并且必须顺应这一潮流。
美国驻华记者、自由撰稿人彼得·赫斯勒(中文名何伟)多年前出版的两部纪实性作品《江畔之城:长江边的两年》和《甲骨文: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之旅》至今在多家图书销售网站仍在出售。该书由哈泼-柯林斯公司出版后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者本人也因此一举成名,被认为是美国最知名的中国题材书作者之一。
今年夏天的北京奥运会成为美国出版商争相推出大量中国题材图书的契机。据不完全统计,各大出版公司在北京奥运会前夕出版的各类中国题材图书不下20种,其中既有关于中国旅游、美食等生活类图书,也有艺术和历史类书籍,如《中国当代艺术家指南》《兵马俑:中国始皇帝与一个国家的诞生》以及时政类的《现代中国:一个大国从1950年至今的兴衰》等。
从事多年中国壮族研究的捷克汉学家鲁碧霞女士告诉新华社记者:“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的变化,其中出版业的变革尤为巨大。”鲁碧霞1981年第一次到中国时,每次购买研究所需的图书都要去王府井的新华书店。如今中国的图书市场已大不相同,专业图书和报刊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据鲁碧霞介绍,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捷克图书市场上与中国有关的图书种类越来越多。上世纪80年代,捷克出版的中国题材书籍主要是政治类书籍和零散的中国古诗译著。近年来,中国题材书籍种类较以前大大增多,涉及历史、政治、社会、文学、少数民族文化、旅游、餐饮等,同时还有不少图画书出版,她本人参与撰写的《中国童话》和《21世纪的中国人》就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捷克读者介绍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变迁。
责编:程丹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