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身边一个个自诩为白领的同事积极响应“无山寨,不销魂”的号召,都把手机更换成了山寨机。当我们还在讨论山寨机是否和他们的身份相匹配时,他们找到了最有力的佐证。
12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对“山寨现象”进行
探讨,五成网友看好“山寨产品”。在此之前,没有多少人敢想象这么不入流的“山寨风”能够刮进《新闻联播》。
“山寨风”在民间流行已久,并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它在模仿与超越的羊肠小道上一路狂奔,终于闯进了主流文化的视野。关于山寨流行文化意义上的解读已经铺天盖地,我们不妨再从经济消费的视角透析一下“山寨风”的亲民路径。
据《新闻联播》报道,在记者采访的北京木樨园手机批发市场,每天有上万人出入,不少人都是冲着山寨机去的。不仅木樨园手机批发市场如此,全国经营山寨机的市场已经颇具规模,保守估计山寨机已经占去了三分之一的手机市场销售份额。如果仔细分析山寨风的市场流变不难发现,它一开始瞄准的只是低端消费群体,使用者大都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但是慢慢地,它突破了低收入消费群体的局限,演变为一种大众流行时尚。“价格低、功能多”的这张底牌,让它备受青睐。
撇开山寨机存在的种种问题不说,大众推崇“山寨”,绝对是有社会心理基础的。网民们说,在发达国家,每一个产品的诞生都是面对普通百姓的,而我们国家不是,它总是要经过富商大款、机关要员等阶层后才能流传到普通老百姓手中。“山寨风”打破了这条产品消费链条,在夸大社会阶层消费能力的同时,直接把貌似高端的产品送到了普通百姓手中。
需要注意的是,在“山寨风”低端消费的场景外,中国还是奢侈品消费的重要市场。据媒体报道,全球奢侈品遭遇“寒冬”,奢侈品巨头们已经把战略目光转向了中国。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该类产品的第二大消费国。据商务部预计,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占全球总量的23%左右。奢侈品消费大国,“山寨机”销售大国,一高一低差别巨大的消费群,大约从一个侧面映衬出中国社会阶层的非典型对抗。
在《新闻联播》露脸之后,民间舆论评价说,“山寨现象彻底颠覆传统行业潜规则,建立了以山寨文化为基础的价值序列”。价值序列会不会重新排序,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山寨风”的流行有其更深层的原因和背景,简单的仇视和打压,恐怕无法让其消失无踪。(陈方)
责编: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