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专稿
到省图书馆听听怎么读懂《闽都别记》
文明风   |  时间: 2008-11-01   |   文章来源:
 

    文明风11月1日讯(记者 赵舒文)今天下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和福建省图书馆联合主办的第三届读书月福建文化系列讲座之“福州人怎样读懂《闽都别记》?”在省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举行,讲座由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枝忠主讲。王教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大家讲解了如

何读懂《闽都别记》,不时冒出的福州话既亲切又通俗,让在座的听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闽都别记》。


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枝忠

    《闽都别记》创作于清代乾嘉时期,是一部福建人所写的福建地方文学作品。

  该书作者署名里人何求,它的创作基础是福州说书艺人所讲的大量民间故事,作者把这些故事加以整理,将它们依历史先后贯串在一起,作成了这一部长达150余万字的巨制。《别记》广泛反映了以福州为中心的福建社会实际,虽然书中间杂有大量神怪内容,但基本的民情民俗都是真实可靠的,因而对研究福建地方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民俗民风的时间所在,大致是以请朝乾嘉年间为下限,至少可以向前涵盖到明朝中后期。对于民风之内的男风,《闽都别记》的相关描述具体而全面,这在民间文是少见的。

  《闽都别记》成书于清乾隆时期,凡四百零一回,一百二十余万字。它以章回小说形式描写了福州地区的社会生活,记录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地方掌故、风俗习惯、名胜古迹、俚谣俗谚、方言土语等等,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可补正史、方志的不足,是研究福建地方史和社会学、民俗学及语言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作为一部地方文献,它在这些方面的价值远远超过其文学价值。

  本书故事以福州东山榴花洞为开端,联贯到汉唐五代,特详于开闽王氏,经宋元而迄于清初,内容是很庞杂的,大小故事拼凑在一起,缺乏系统,时间观念很不谨严,文字亦欠雅驯,显然出于说书人之口,迎合市民听众的低级趣味,是以很有一部分的不健康成份及对于少数民族的诬蔑辞句。然书中保存有大量的福建(主要是福州地区)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谣谚,这种口头文学,值得民俗学家、语言学家以及研究福建地方史者和文学史者参考。

    据悉,福建人民出版社还将在现场进行抽奖赠送活动,参加讲座的读者有机会获得一套《闽都别记》。

责编:林芳斌

 
查看文章评论
匿名发表  您在以匿名发表时可以输入昵称
   如果您是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在下面输入的用户名密码。
昵称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