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义马市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规律,坚持以建设和谐、稳定、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教育、抓活动、抓示范,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活动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强化思想教育、优化服务功能、净化社会风气、美化生活环境,解决了一大批农村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
一、抓学习、重培训。义马市高度重视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致富技能培训,每年都制定比较详细的学习教育计划,80%的行政村都建立了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室、公民文明学校、人口学校等学习阵地,有力地促进了学习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该市一是抓理论政策学习。通过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和互联网、远程教育网络等媒体,及时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致富信息,拓宽致富渠道。今年以来,共举办农村干部理论学习班10余期,培训人数500余人(次),组织各类研讨会、报告会、经验交流会8场(次),理论知识测试活动4次,参与1000余人(次)。二是抓文明知识学习教育。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民文明素质教育读本》、《农民教育简明读本》等教材为依托,系统开展文明知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家庭美德教育,逐步使道德规范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同时,扎实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等道德实践活动,积极实施以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三和”行动,积极引导农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和思想道德素。
二、抓载体、重成效。义马市按照“从小到大、由点及面”的创建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从户抓起、以户带村、整体推进”的原则,组织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工程。今年义马市各办事处开展评选“优秀农户,优秀农民”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荣誉感,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发展经济、践行美德、爱护家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同时义马市大力开展了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全市各个村的主要街道基本实现了硬化、绿化,路两侧达到了地面平整洁净,建筑物整齐美观。各村还都合理规划、明确了农户卫生责任区,设置了垃圾堆放点和垃圾池,保证了垃圾定时、定点清扫清运。同时通过加强环境卫生知识教育,使广大村民逐步养成治理环境、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使村容村貌大为改善。截止目前,义马市共创建市(地)级文明村8个,市(县)级文明村10个。
三、抓阵地、重活动。义马市高度重视文化阵地建设,努力打造文化娱乐活动平台,保证了农村文化活动的深入健康开展。先后投资160余万元购置了投影仪、影碟机、音响、彩电、摄像机、照相机等电器设备,进一步完善公民文明学校的各种设施,建起了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篮球场等学习文化场地,在全市80%的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大院和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大力实施“万村书架”工程,开展“城乡携手,共建文明”活动,近年来,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共为农村捐赠书籍28000余册,其中科技图书17000册,全市20个行政村全部建起了藏书逾千册的图书室。各村还利用建起的文化阵地,组织广大村民积极开展经常性的文化娱乐和读书用书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各村还利用农闲时间和阴雨天,在文化大院观看科技、戏曲录像片,举办象棋比赛、羽毛球比赛、扑克比赛等各种文娱活动。市直有关单位还定期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民群众及时送去精神食粮和便民服务。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义马市艺术团体下乡演出30余场次,送电影下乡166次,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132期,印发科普资料50000余份,组织医护人员330多人(次)进行义诊,诊治病人7500余人次。
责编:蔡意
责任编辑: |
- 2008-10-14河南永城文明单位倾情回报社会
- 2008-10-13河南鹤壁市中小学积极开展抗震防灾演练活动
- 2008-08-27河南南阳晚报作为"文化味碟"端上市民餐桌
- 2008-10-10河南永城市第二初中开展“争星达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