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奥林匹克运动史上一届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北京的城市文明发生了可喜的新变化。
不仅是“形”的变化,更是“心”的变化
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一个古老的中国,一个现代的中国,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充满自信、充满活力的中国。北京奥运会,也深刻地改变了北京的面貌。这些变化不仅是“形”的变化,更是“心”的变化。
奥运会最大的挑战就是对人的挑战。中国是礼仪之邦,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克己复礼为仁”,并特别告诫“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今天,在成功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北京市民既保留了传统礼仪中崇德、重义、敦厚、诚信的良好传统,又展现了发展中大国的国民开明开放、自信进取的风采。
北京奥运会开创了世界上最广泛的公民文明素质提升运动。比如,开展文明风尚宣传普及活动、实施赛场文明工程、实施窗口行业文明服务工程和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等等。全国性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更是成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的有效载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从人文奥运的本义来看,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既是奥运会成功的保证,又是北京筹办奥运会的目的之一。北京奥运会,真正重建了一个古老礼仪之邦的文明国民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公民自信、从容、不卑不亢与世界打交道的能力和与世界人民和谐相处的姿态;体现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国民坚定、自信、豁达、开朗、谦恭、敦厚的文明风范。英国有位记者说,“在北京,有一种真诚的热情,每个人都会被一种世界上最伟大的礼仪所感染”。
北京奥运会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敬佩的群体,那就是志愿者。志愿者是中国的形象,是北京的名片。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做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各种服务工作,但是他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忠于职守,完美地诠释了志愿精神的涵义。这是充满希望的一代年轻人。同时,在为奥运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开拓了眼界,提高了能力,得到了锻炼,北京奥运会成为他们终生难忘的经历。志愿者是北京奥运会最重要的一份遗产。
不仅有充沛的热情,更有文化的魅力
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盛大节日。中国人民为能在自己国家举办如此盛会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为有机会服务世界人民而深感荣幸。作为一名奥运火炬手,我亲身经历了万众欢腾的热烈场景,体验到全国人民,特别是北京市民表现出来的高涨的奥运热情。更重要的是,北京奥运会不仅表现了北京市民充沛的热情,更彰显了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惟一从未间断、绵延至今的人类文化瑰宝。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中心很早就提出了“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五千年”的响亮口号。北京奥运会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中国融入世界”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全球平台。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人文奥运”理念,更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丰富与发展。和谐、和睦、和美的和谐观是对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竞技文化的生动、有益的补充,创造性地推动了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流融合。
奥运会期间,80多个国家的首脑,204个国家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和领队,数万名注册与非注册记者,上百万的中外游客,齐聚北京。此外,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人数超过44亿,通过报纸、网络等关注奥运会的人数也创造历史新高。在这样一个短暂的时间内,我们成功地向如此庞大而密集的人群展示了中国,展示了一个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国家形象,展示了中国多姿多彩的文化和充满活力的当代成就,展示了中国热爱和平、开放进取的大国风范。中国更加了解世界,世界也更加了解中国。这是北京奥运最大的收获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