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厦门成为海西最耀眼的明珠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文明办主任朱清谈文明城市创建
在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复查考评中,厦门以98.95的高分荣登榜首。近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文明办主任朱清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个成绩的取得令人振奋,是厦门经济特区为改革开放30年交上的一份优异答卷。
是对厦门科学发展的充分肯定
记者:您如何看待厦门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所取得的成绩?
朱清:非常高兴。厦门市创建文明城市不断创造佳绩是厦门市委、市政府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推进的必然成果;是厦门市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齐心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与“两个先行区”的必然成果;是厦门全市人民以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风貌,努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满怀信心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必然成果;同时,也是厦门市各级文明办和广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有效做好创建文明城市各项组织、发动和引导工作的必然成果。
厦门经验值得总结
记者:对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的复查考评非常严格,厦门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相当不易。
朱清:厦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断创造佳绩,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做法值得总结,必须坚持,也需要发展。主要体现在:
始终抓住“为民”不放。坚持以民为本,以群众的满意和拥护为标准,在创建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群众得实惠、享福社的实事,因此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始终抓住“服务”不放。创建活动服务大局,围绕发展、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把文明城市建设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同“两个先行区”建设、同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划融为一体。
始终抓住“共建”不放。厦门把创建文明城市很好地与创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崔以及军民共建等各种群众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辐射到社会各个领域脚各个阶层,在全社会形成了共识、凝聚了合力。
始终抓住“和谐”不放。在特区新一轮创业的艰难历程中,面对社会一系列矛盾的凸显,厦门人民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热情始终不减,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市委、市政府很好地把构建和谐社会与创建文明城市融为一体。
始终抓住“创新”不放。现在的厦门是一个越来越有文明创意的城市,近年来推出的“爱心超市”、“公民道德论坛”、“爱心网校”、“金包银”工程、社会保障性住房以及创建文明网站等新举措、新事物、新典型,都尽显厦门创建文明城市的生机与活力,也极大地丰富了创建的内涵。
始终抓住“文化”不放。多年来,厦门市在文化建设上下了大工夫,群众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且品位高尚;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吸纳世界各地优秀文化,创造有厦门特色的开放型文化。
始终抓住“点评”不放。抓点评,是近年来厦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新发展、新突破的一大套路、一大抓手,是厦门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落卖省委提出的海西建设“四个重在”的具体体现,破解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常常出现的急功近利搞突击、形式主义等难题。
始终抓住“舆论”不放。厦门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善于运用大众传媒和各种宣传阵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同时也注意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进创建工作落实。
创建文明城市永无止境
记者:您能对厦门下二阶段的文明创建活动提些具体要求吗?
朱清:这次复评成绩的“第一”,给厦门更多更重要的是压力、动力和鞭策。厦门市提出创建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的理念非常正确。在建设科学发展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新阶段,厦门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要始终保持“先行”的姿态和作为。
今后厦门市要更好地巩固成果,把实践证明成功的创建工作经验做法转化为制度和法规;更好地提升层次,不断丰富创建工作内涵,改进方法,拓展领域,开辟新路;更好地深化“点评”,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推进创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更好地学习先进,加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
要持续打造、不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这块最亮丽的城市品牌,让厦门成为海峡西岸最耀眼的明珠。(赵琳)
责编:赵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