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治堵“炮口”更应对准公车
“无车日”后,福州交通该何去何从?记者22日就此采访了专家和市民。
福建师大林教授表示,“无车日”活动不能仅仅针对私家车,要解决“无车日”之后的交通拥堵问题,“炮口”更应该对准公车。资料显示,全国公车有数百万辆,每年公车费用2000亿~3000亿元。大量的公车用于公务的时间仅占1/3,其余时间被用于私事上。公车私用,往大里说是腐败,往小里说是挤占公共道路资源,有关部门应该拿出魄力,敢曝光敢罚,管住这股歪风。
增加公交班次和密度
我省交通规划专家刘先生指出,当前公交吸引力不够,以福州为例,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约10公里,明显慢于社会车辆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仅比步行速度快两倍;二是舒适度不够;三是有些路线不太方便,等一趟得花半小时。这些细节“吓退”了不少市民。
刘先生建议,推进“公交优先”,政府除了财政扶持外,还要合理规划公交线网,增加公交的班次和密度。
福州可发展城市慢行系统
我国从国外引进“无车日”的一大用意是,有效制止城市决策者盲目压缩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错误。以福州为例,部分路段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混在一起,更有甚者,有的路段还把自行车道划在机动车道内,给机动车“占自行车道”大开方便之门。胆小的人甚至不敢在这样的路段骑车,因为太危险了。
读者关先生对此建议,福州可借鉴省外城市的做法,发展城市慢行系统。日前,杭州、上海都已编制了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解决非机动车的出行问题,主要措施有增加慢车道宽度、禁止占用慢车道和人行道。
关先生说,发展城市慢行系统,能鼓励市民能步行的步行,宜骑车的骑车,这样便使机动车道的交通压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缓解。步行、骑车是很好的锻炼方式,还能增强公众体质。
□小档案
无车日
2008年无车日是中国第二个“无车日”,全国111个城市参与,涉及2.29亿人。今年的主题为人性化街道,旨在宣传扩大汽车的道路空间并不能解决交通难题,减少汽车的道路空间反而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在不减少个体出行的情况下,为所有市民提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车日活动源于欧洲,目前欧洲已有一千多个城市共同参与。(海峡都市报 记者 阙文龙 林海峰 包华 见习记者 陈蓉 文/图)
责编:林芳斌
![]() |
责任编辑: |
- 2008-09-22“无车日”别只盯着车
- 2008-09-16第二届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启动 通宵公交将开通
- 2008-09-21福州环保志愿者健康出行迎接"无车日"
- 2008-09-21福州9月22日"无车日" 72条线路公交车免收空调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