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风中看点
我的隐私谁做主:解读电话诈骗圈套
文明风   |  时间: 2008-09-18   |   文章来源: 新华网
 

    我的隐私谁做主?

资料图片

    从接到陌生电话到无力被“套”,从网上兜售手机清单到“响一声就挂”,无处不在的手机陷阱将手机用户的利益和隐私“侵略”的体无完肤,究竟我的隐私谁在做主?除了借助警方的力量,如何以法律手段堵住诈骗源头成了很多手机用户关注的方向。

    兰州商学院的王林老师曾遭遇手机诈骗,谈到这些她有自己的看法:“类似于手机话费诈骗由于损失额度不大,对用户来说报警好像也解决不了问题,而问题的实质是网上公然兜售的“恶意软件”,手机用户的清单莫名其妙就被兜售,这些才是助长手机诈骗的关键点。是不是应该有法律制度去规范这样的网上交易?比如说,在任何一个网上搜索引擎键入“显示任意号码”就能有上万条信息,谁也不能说“显示任意号码”就是为了诈骗,但这种软件的潜在危险明显高过它的实用价值,我觉得应该算是“恶意软件”,这些是不是得有个规范?而用户话费清单被出售那更是明显的侵犯隐私,我们手机用户找谁去打这个官司?”

    据重庆电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程师介绍:“‘虚拟主叫’是利用网络电话网关技术,通过制作网关,用自己的网关随意修改主叫号码,再把修改结果送入通信公司的网关系统中,这样对方电话就会显示修改后的号码。实际上,从技术层面来看通信部门很难对“改号”拨打的电话进行事先监管控制。 ”

    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将更多的维权希望寄托在了法律监管、行业规范上,而业内人士也认可这一说法。

资料图片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甘肃解开律师事务所主任贺文龙律师给手机维权算了一笔简单的帐:“你要想通过打官司来维护用户权益,别的不说光邮寄一份提供证据的特快专递就得24元,损失电话费可能也就是10来元钱。所以重大的诈骗案件,你可以报警立案,电话陷阱怎么办?最好的办法还是要依托政府,加强行业监管。”

    贺文龙分析:“对于‘虚拟主叫’这样的软件其实我们国家有行业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就是针对软件开发、使用、备案等等制定的一部法规。一个软件,必须要经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相应部门监测、备案,取得著作权证书才能出售。如果没有备案、没有著作权证书的软件我们就叫做‘非法软件’。而那些已经取得备案的软件,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损害到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依然可以依法禁止交易。而对于出售手机清单这类事件也有规范出台,对于涉及到拥有公用信息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一旦信息外漏无论是盈利还是非盈利目的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其实,在一切制度之上,都应该有更为完善的监管操作,只有这样手机陷阱、电话圈套才能从根本上无处遁形。”贺文龙说。(茆琛 朱霞)

责编:林芳斌

 
 奥运手机电视用户突破100万 节目点击数近700万 08-29
 民众狂打省长手机传递什么信号?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