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山:清除卫生死角
仓山区建新镇阵坂市场越来越干净了,在这里再也看不到摊贩占道经营、垃圾遍地的现象。年近7旬的张依姆不住地称赞:“这里变得越来越整齐干净了”。
不仅建新镇,仓山区都变得越来越干净了,尤其是社区和城乡接合部。该区居住小区目前共有近300个垃圾桶被粉刷一新,清洁工人轮班清扫小区卫生。盖上镇、齐安南路红星农场段、劳动技术学院、城门镇等8处城乡接合部,一直被认定是“顽固”卫生死角,现在也全部变成干净地。附近的居民都说,以前这些地方垃圾成山,恶臭刺鼻。现在相关部门不仅清理掉了垃圾,还在附近增设了垃圾转运站,周边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仓山区城管执法局沈力向记者介绍,目前仓山区已经在盖山镇、仓山镇、城门镇、建新镇等城乡接合部新增了6个垃圾转运站,力求彻底解决乱扔垃圾的问题。
仓山区委文明办主任原承忠告诉记者,仓山城乡接合部的基础设施一直比较薄弱,因此整治起来比较麻烦。不过,此次创建文明城市中,最让他满意的就是卫生整治,“全区29个占道市场全部取缔,8个历史遗留的‘垃圾山’也变成了干净地,我们要将这种整洁保持下去”。
在全区市民的积极参与下,一股文明风正席卷整个仓山区。
晋安:建设新城区 开发大山区
在创建文明城区中,晋安区用文化、教育、科技、科普“四招”提升城市活力,提升市民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文明素养,提高文明创建质量。
晋安区有四分之三是农村转型的新城区,有一半以上人口是的外来人口。如何在创建文明城市中提升城区活力,成了区委、区政府“创建”的目标和方向。晋安区领导认为,只有把科技、文化、教育、科普作为“抓手”,“建设新城区,开发大山区”,才能有效提高创建水平。
晋安区采取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实施一批带动项目、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培训一批核心农户、建设一批实验站点、推广一批新村建设等措施,使城区科技知识在农村“生根发芽”;通过打造寿山石文化、软木画、书法、腰鼓等文化品牌,提升市民群众的文化品味,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通过组织100多名教师到乡村执教、结对帮扶,5年投入5亿元建设经费建设新校区,提高教育水平。另外,该区每年还下拨3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组织节约能源、保护生态、防震减灾、食品安全等科普讲座、作报告和大型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以提高市民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科学素质。
马尾:规划日益完善 窗口形象凸显
盛夏时节,在江滨东大道街头放眼看去,发现马尾的街路变宽了、变密了,建筑物则“长高”了、漂亮了。设置专用盲道,翻修IC卡公话亭,建设沿江、沿路建筑物灯光夜景工程……马尾人民正用实际行动,让马尾区成为榕城对外展示文明城市形象的新窗口。
9月初,造价30余万元、全长约2600米的盲道出现在江滨路、青洲路、港口路的路面上,加上已修建盲道的君竹路、罗星路,马尾区5条主干道已经全部铺上盲道。面对这些盲道,所有过往的路人都为马尾区无障碍设施的人性化建设感到高兴。
“为出行的盲人护航,细微之处见真情!”市民刘先生赞叹道。人性关怀的设施建设,让市民的内心充满了暖意。如今文明城市建设有了越来越多的人性关怀,城市的“硬件”设施日益完善。身为城市的“软件”,每一名榕城市民都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当文明人、做文明事,为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做出自己的贡献。
据了解,马尾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对19条小街巷进行修补和整改,更换82座破损话亭,更新300座IC卡亭600面侧板,在全区无物业管理小区中配备75个消防箱,完善小区消防设施建设,并对沿山、沿路、沿江等全部建筑进行灯光夜景工程建设。全区的每一个市民都在参与文明城市的建设,为福州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做出自己的贡献。(记者 曾艳 朱榕 王玉萍 张铁国 陈炼 实习生 陈威啸/文 叶义斌 廖云岚/摄)
责编:赵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