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充满媒介信息,全球化和传媒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的信息大爆炸更是让众多普通受众将媒介塑造的虚拟世界看成了确实存在的生存环境。此时,传媒提供的不仅仅是我们周遭的种种信息,更是一种全球化时代的生存方式,一种在传媒信息框限之下读解自身和世界的方式。
尽管全球化肇始于国际金融领域的全球化以及其后资本全球化带来的市场竞争,然而,正如马克思所深刻指出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全球统一过程不可避免地对每一个国家的政治、社会、文化等诸方面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紧随经济一体化出现的便是传媒的全球化,全球性传媒公司日以继夜不间断地生产着无数文化商品,这些产品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和不同的社会阶层通行无阻。在这样的信息大潮中如何穿越信息的表象,以理性的态度去伪存真、去芜存菁?如何善用信息甚或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和国家进步的信息?这考验的不仅仅是每一个普通信息接受者的智慧,更是整个社会消化、处理、利用繁杂信息能力和产制信息以有效推进社会进步的能力,也就是整个社会的媒介素养水平。
媒介素养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何谓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具体而言,媒介素养不仅包括拥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批判性接收和解读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
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首倡媒介素养教育,他们认为,大众传媒受商业利益驱动,为社会提供的是“低水平的满足”,这会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产生各种负面影响。20世纪下半叶,由于官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介入,媒介素养教育在很多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许多国家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科目纳入学校课程内,媒介素养教育逐渐成为一种终身教育、全民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素养教育已不局限在消极抵抗大众传媒信息,而是着眼于积极培养受众面对大众传媒信息的批判能力,协助受众利用媒介完善和发展自我。
媒介素养的概念在1997年被引入中国,2003年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总结我国学者进行的诸多媒介素养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国民的媒介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农民的媒介素养问题长期受到忽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则差强人意——他们虽然具备了基本的媒介技术素养,但是探索学习技能还存在盲点。
责任编辑: |
- 2008-08-12对待国外媒体须用平常心
- 2008-08-27外国主流媒体评价北京奥运会最具特色的八句话
- 2008-07-18新华国际时评:奥运“新闻战”勿忘媒体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