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品牌的奶酪每袋五六十元甚至七八十元,样子差不多的国产小品牌只卖三四十元;西餐番茄沙司大品牌的七八元一瓶,小品牌的三四元;还有低价的西点、三明治、比萨饼,虽然看上去能算是西式食品,但口味、质量却相差甚远。原本价格不菲的“洋味食品”,进行所谓的“本地化”以后确实能够把价格降下不少,但是过多地在口味或质量上打折扣,也就失去了本地化的意义,对那些慕名而来的消费者更是造成了误导甚至形成欺骗。
低价“洋餐”五花八门
无论是早已成为很多消费者早餐必备品的奶酪,还是比萨饼、三明治、西点小吃以及番茄沙司、黄油等各类西餐调料,进口品牌、高价产品一枝独秀的情形基本上已经成为历史,现在市场上价格低廉的西式食品越来越多,有些甚至已经超过了进口或高档产品的市场份额。例如记者在某超市采访时看到,某品牌奶酪250克规格的每袋售价还不到20元,比同规格同类型的进口产品便宜了一半;一种国内某厂家产的植物黄油,每块的价格也同样仅为进口品牌或一些合资大品牌产品的一半左右。还有一些小超市、小食品店里出售的小品牌西餐番茄沙司、韩餐烧烤酱、日式青芥酱等,产品从大超市里常见的进口品牌或国内知名大品牌变成了小厂家、小品牌,价格一下子就便宜了很多。
口味质量大打折扣
价格过于低廉的西式食品,是否真的是物美价廉的超值之选呢?事实并非如此。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口味不纯正、质量打折扣的现象在低价西式食品中屡见不鲜。消费者王女士日前购买了一种低价的早餐奶酪,食用时才发现,打开包装后的奶酪并没有以往奶酪的那种香味,吃到嘴里还有明显的油腻感,感觉质量很差。另一位消费者李先生在一家小西餐馆外卖窗口买了一个香肠比萨,价格倒是便宜,才20多元,但没想到比萨吃起来非常硬,而且除了酸甜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味道,所谓的“意式香肠”只不过是几块烤干了的火腿丁而已,李先生说,这个比萨饼与正规餐厅里的简直无法相提并论,实在令人失望。此外,还有一些街头小店里出售的三明治、汉堡包,一味追求低价格,但质量很差,与商家所标榜的“西餐”根本就是两回事。
价廉不能忘了物美
价格下降,让更多的异域风味端上百姓餐桌固然是件好事,但是为了降低成本而无限度地牺牲口味甚至牺牲质量,就不太恰当了。与其用这种方式吃西式食品,还不如花同样的钱去品尝质量更有保障、口味更正宗的大众食品。记者在几家规模不大的西式糕点铺采访时购买了几块所谓的“俄罗斯糕”、“法式布丁”、“葡式蛋挞”等西点,品尝时发现口味都非常普通,并没有什么异域风味,而且不同种类的糕点,味道、口感都十分相似,几乎没有区别。就连售货员也直言,很多价格过于便宜的西点都是名字不同而已,制作的配料和工艺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记者还发现一些主打西餐的小饭馆,菜名洋味十足,价格也很便宜,但菜品却相当粗糙,令很多慕“西餐”之名而来的顾客大跌眼镜。事实上,没有了“物美”,“价廉”也就失去了意义。 (翟维鹭)
责编: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