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开幕式表演震撼世界。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物质形式的完美融合。
条分缕析这些文化元素,可以发现很多福建因子。提线木偶戏源于汉,兴于唐,是中国戏曲的源头之一;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是起点之一,代表中国的海洋文化;璀璨夺目的焰火,出自闽籍火药艺术家蔡国强之手。围绕奥运会的台前幕后,福建文化更多参与其中。《贬官记》、《董生与李氏》、《钦差大臣》,参加文化部组织的奥运重大文艺展演;《魂牵梦绕——缘圆》,成为奥运开幕式仪式前最具中国元素的表演节目之一;奥运颁奖升旗手服装,设计者是福建柒牌的首席设计师武学凯……能有如此多的福建文化因子体现在这次全球关注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充分说明了福建文化特色鲜明,这也是我省近年来在海西建设过程中,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
当然,福建的文化资源,远不止这些,还拥有土楼这一世界文化遗产,闽剧、南音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一大批传统民俗文化。不过,福建许多文化资源的发展,面临着和我国其他传统文化共同的境遇——经费不足、观众流失、后继乏人。也许,在我省逐年增加的资金投入下,在大家日益关注传统文化承继的语境下,传统文化还能维持其最基本的生存状态。但是,传统文化既然源自生动活泼的社会生活,源自无数参与者的打磨创造,那么,它要发扬光大,又岂能在“温室”里实现?是保持原汁原味的经典,还是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现代文化的作料,两难之间,传统文化何去何从?
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子。其中福建文化因子的展现,不是简单的古老文化的再现,而是现代审美视野下对传统的新诠释。小小的提线木偶,在宏大的场景和现代声光电技术的映衬下,具有全新的感染力;《董生与李氏》,千锤百炼,更符合现代人对戏剧的理解及欣赏需求;焰火表演,不仅对火药原料作了改进,符合绿色理念,而且展现的艺术造型更给人超乎想象的视觉享受。
在这里,传统文化以线条的变化、光影的切换、色调的对比、形体的转换等方式,与多媒体、高科技、虚拟影像等融为一体,从从容容、飘飘洒洒地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的精神性与现代的物质性,如羚羊挂角,浑然无迹。
或许,这不是唯一的路子,但这是一条成功的经验。实现海西文化发展,需要借鉴他人,需要集思广益,需要创新精神,道路漫长,却是我们不得不做的。 (刘辉)
责编:赵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