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要塑雕像了?
“两个多月后,杭州未来的中央商务区或将出现一个高2米、重2吨的马云雕塑。”一条“新闻”,在报章惊人夺目,几万条跟帖,在网上不胫而走。尽管马云再三声言毫不知情,然而对于马云以及杭州市政府的批斥,却已汹涌澎湃、夺人眼球,“马云造神”以及“竟敢给活人树雕像”的怒斥不绝于耳。
自某报“独家披露”这一“新闻”之后,36小时之内,“马云塑像”已经成了数百家报纸和网站的热点新闻,网民怒不可遏,时评高举高打……
然而马云真的是要塑雕像吗?原来又是一个听风是雨的可疑新闻———所谓《偶像马云》,只是一位讲师的个人构思而已,就是对于这个“构思”,雕塑展组委会对此方案初评也断然给予了否决,并撤下了作品构思图。至于马云和阿里巴巴不但事先不知,闻知此事后也坚决反对,所以连始作俑者的那家报纸,也只敢说是“或将”、“可能”,不料到了报刊网络上,便成了煞有其事,而到了评论者的笔下,更是成了“炮轰”、“火烧”的“铁定事实”。这就叫“沙滩上的宫殿”。
其实这类建筑在沙滩上的“宫殿”,远不止一个马云事件。就在前几天,网络之上,不是对“袁隆平买车”进行了一场大评论么。虽然这次是“正面”的,从“袁隆平买下顶级奔驰”,引发了对于大专家高消费的“一致肯定”,论“我们为什么不反感袁隆平阔手买豪车”,说“其实我们不仇富而是恨不公”,还有曰“不要说袁隆平有七八辆车,就是买七八架小飞机又如何”,似乎来了一场对于“让一部分知识分子先富起来”的大讨论。
这些个“观点”,当然是不错的,观念也颇新潮,然而成千上万的评论,又是建筑在怎样的基础上呢?袁隆平确是去了那个车展,也确实参观了那辆奔驰跑车,但就是因为“多看了几眼”,就是因为“有点感兴趣”,到了“新闻”里面,就成了“袁隆平买下了顶级车”,而且其言凿凿,说那车,型号是SLK200K,价格是“68.8万元”!至于“袁隆平有几辆车”,事实上这些车也分属他的子女,而老袁自己,至今只有一辆十几万的赛欧……所有这些的“事实”,离事实十万七千里,不料竟成了有些人热议的“共同基础”。现在的报刊网络,空穴来风不少。说他空穴来风,是指他并非没有一点来由。往往是个别报刊先来“曝料”,夸大其词,偷梁换柱,于是几个小时之内,网上便会“汹涌澎湃”,再过几个时辰,时评也会“热议如潮”。在假新闻的基础上表达“观点”,对着不存在的“事实”发表“高论”,一两天之后,便会形成“众口一词”,谁也不会去想一想事实究竟如何,谁也不会再记得点燃大火的最初一粒火星原来子虚乌有……这个过程,几乎已成假新闻和假评论风行的一条规律,值得我们注意。
新闻以真实性为本,评论更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在乌有的基石上,再来叠床架铺、高举高打,这样的舆论,岂不形同无的放矢,岂不真像白岩松评论“袁隆平买车”风波时说的“关公战秦琼”?!(凌 河)
相关阅读
院士选车网友力挺 仇富不仇袁隆平

7月19日上午,袁隆平院士在车展上参观各展区展出的小车。记者 田超/摄
近日,《袁隆平陪老伴逛车展 称酷爱汽车已有六七辆》的配图新闻热爆网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一身便装,带着一家子在长沙看车展,报道中说,袁院士“家里已经有六七辆车”,还被一辆“奔驰敞篷车吸引”。与往常网络中总是充满仇富的讨伐声不同,对于袁隆平买车,网民却一边倒地支持:“袁老就是有七八架私人小飞机也配!”
对此,袁隆平的助手回应,袁院士本人只有一辆值十几万的车,网友支持他买车是对他工作的肯定。 [点击详细]
袁隆平“显富”受热棒,谁该脸红?
“仇富论”是时下较为流行的一个词汇,乍听起来似乎许多人穷够了,对富人忌妒了,谁富就要跟谁“急”了,于是不少富人以此为由,不愿“显山露水”,生怕被“穷人”揪住辩子、扣下帽子、打了棍子,结果反倒扮成了一副无辜“受害者”的模样,让“穷人”们背上了“红眼病”的黑锅。现在,面对袁隆平“大张旗鼓”的“显富”,公众非但没有任何责难之词,反而一边倒地给予热棒,甚至认为“袁老有七八架私人小飞机也配”,与先前无情鞭挞某些富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其中透露出的信息值得深思,也是回击“仇富论”最有力的佐证! [点击详细]
责编: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