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历来是共产党人进行社会动员的有效法宝。广东前段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备受关注。毫无疑问,讨论对于最大程度地凝聚党内乃至全省人民的共识,对于破解制约广东实现科学发展的难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解放思想毕竟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性、现实性和理论性命题,全面科学地把握其意义,需要我们加以深入的思考。
必须重视对解放思想价值维度的思考
提出重视解放思想的价值维度的思考,就是要求能够明确究竟为什么而解放思想。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是发生于全党全国人民努力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的。根本的目的在于推动发展观念的转变,破解制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题,促使广东更好地担当起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角色。根据这一理解,把握解放思想的价值维度,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重铸发展观念。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出于对国家尽早摆脱贫困的迫切期待和对国际政治经济激烈竞争的焦虑,我们普遍接受了“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观念,并把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作为实现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市场经济机制的引进,为我国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但是市场经济自身固有的弱点和局限性,以及国家管理的滞后,也造成了许多发展上的困境。广东社会发展出现了像汪洋书记所说的五大突出问题:经济发展较快,但发展不够全面,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相对滞后;经济总量大,但发展方式仍然粗放,经济结构不够优化,资助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有了新的进步,但发展不够协调,发展不平衡状况有待改善;资源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但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依然趋紧;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民生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待提升。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人们发展观念的转变。围绕着科学发展而展开的解放思想,必须切实关注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第二,矫正物化取向。科学发展观传递给人们最为温馨的信息是强调“以人为本”为这个发展观的核心。这是对于市场所固有的物化和非人化倾向的合理矫正。物化和“非人化”是市场经济的逻辑。在市场的逻辑中,人是不会被当作人来对待的。人是什么?是资源(人力资源),是要素(生产过程中的诸种要素之一),是具有某种功能的“人手”(缺乏创造力输出的体力拥有者)或者“人才”(拥有某种创造力或特殊技能者)等等,这都是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对象。尽管买主可以为购买它而付出较高的价钱,但这仅仅是买主用于创造利润而不得不付出的一种投入。一旦这种要素不能为买主带来利润,它们也会像其他应当淘汰的生产工具一样,被弃之不用。这是人在市场逻辑中极为无奈的表现。另外,在市场的空间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互为手段的关系。毫无疑问,人们在市场中的活动,总是以自己作为目的的,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又不得不把自己贬为满足他人需要的手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而演绎为互为手段的关系。尽管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寻找到人们之间这种关系模式的进步意义和积极作用,但是,它毕竟是与“人是目的”这一伦理学上的重要命题相冲突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确定为它的核心,这是对发展目的的人性化揭示,更是对人的极大尊重。当然,由于市场的逻辑本质上是物化的,是非人化的,提出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是无法在市场的逻辑中得到满足的。解放思想就是要求人们既要看到市场这种物化与非人化的倾向,更要努力寻找平衡、制约以至矫正市场这种倾向的有力措施。这一意义上的解放思想,当然是闪烁着人性光辉的。
责任编辑: |
- 2008-07-01从改善民生的角度看解放思想
- 2008-07-01解放思想不能坐而论道、光说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