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风中看点
是什么绊住公众迈入博物馆的脚步
文明风   |  时间: 2008-05-30   |   文章来源: 福建日报
 

    珍贵文物只能存在库房

    “建阳博物馆使用的还是文化馆的场地,展厅面积只有120多平方米,陈列出来的展品不到总量的十分之一,主要是因为条件限制,很多珍贵的文物都没展出,展品从1989年成立到现在也基本上没有变化。”建阳市博物馆副馆长吴冠群告诉记者。作为我省最早立县(公元205年立县)的五个县域之一,建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千年古县,却至今没有一座像样的博物馆。

    和建阳的情况一样,浦城县博物馆也设在文化馆内,建瓯、邵武则将博物馆设在了当地的古建筑——孔庙和宝岩寺内。“虽然建瓯一年比一年重视文物保护,还专门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但我们只有140多平方米的展厅,展品仅200多件,安保等设施落后,珍贵文物只能存在库房。”建瓯市博物馆馆长徐冰的感慨不无道理。采访中,记者发现,在闽北各县,展厅陈旧、主题老套的博物馆均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正因为陈旧又导致安全系数低,一些最能展示当地历史的“镇馆之宝”也只能被锁在“深闺”中。

    硬件上难担重担,软件上也不尽如人意。很多市民表示,没有好的讲解和注释,“去了也看不懂”。

    好的注释和讲解是一座与历史沟通的桥梁。然而,目前闽北的博物馆展品注释相对简单,而讲解员也大多是馆里招来的临时工,讲解水平有限,且并非所有进馆观众都能“享受”到讲解员的服务。

    武夷山市博物馆因为与景区相连,日接待量较大,但馆长陈健辉也坦言:“只有‘上面’要求接待的人来了,我们才会安排讲解员,平时都不讲解的,忙不过来。”

    “大多讲解员只是背诵解说词,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并不比解说牌多出多少。”一位北京来的游客如是说。记者还发现,在一些博物馆,遇到观众的进一步追问,大多讲解员的回答也不尽如人意。

  新馆建设成了“新”的起点

    欣喜的是,伴随着闽北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日益认同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软实力。近年来,各地也不断加大对当地文化发展繁荣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新博物馆建设的普遍展开就是一个代表。据了解,目前闽北已有多个县(市、区)的新馆建设都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其中,南平、建阳博物馆将在年内搬入新馆。

    “我们的新馆2006年10月正式动工,现已进入了内部装修阶段,占地面积417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368平方米,是现有面积的15倍,预计今年内将投入使用并向社会开放。”南平市博物馆馆长黄华生介绍,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项目之一,南平市博物馆主体大楼共有7层,分为4个主展厅和一个机动展厅,建成后将成为向外界展示闽北独特历史文化的窗口和平台,成为全市青少年爱国教育的基地。

    谈到即将建成的建阳博物馆新馆,该馆副馆长吴冠群也难掩一脸欣喜: “新馆已经进入后期装修阶段,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是旧馆的十几倍,年内就能搬迁了。”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新馆建设的兴起,让闽北民众有了更好地亲近闽北历史文化的新契机、新希望,这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开始,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开始。但要让更多市民走进博物馆,让博物馆“物尽其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这仅仅是一个起点”。(通讯员 杨忠烨 记者 林侃)

责编:林芳斌

 
 博物馆免费开放受欢迎 04-02
 免费仅是开始 博物馆免费开放思考 04-25
 博物馆免费开放 对观众文明素质的一场“考试” 04-30
 我省5家博物馆列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