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自然而然的事
17日下午,在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大礼堂,300多名农村团员青年和大学生一道,聆听了施晓宇教授的“时代与读书”的精彩讲座,武警消防战士小郭这样谈论讲座给他带来的影响:“听完了讲座,我就想立即回去读书。”
同样的精彩18日下午在闽清城关中学继续上演,听罢原福建少儿出版社社长黄建斌的“涛声依旧——呼唤英雄”演讲,许多中学师生都用“震撼”二字来形容内心的感受,城关中学的黄书记认为这既是一场生动的读书演讲,又是一次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洗礼,如果这样高层次的讲座能经常深入到农村就好了。
在长乐、闽侯、连江等地,由省社科联、省阅读协会主办的“新知讲坛”走进县区(市)活动,此间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省阅读学会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省级学术团体,厦门大学、福建师大、福州大学等全省知名院校的教授组成该学会的骨干力量,省文联、省社科联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可谓人才荟萃,去年的今天,学会在厦门成功举办了我国纪念世界读书日的系列活动,赢得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好评。近两年来,先后举办了各类面向全省青少年的读书讲座一百多场,既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与他们仰慕的专家学者直接对话的平台,也为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孙绍振教授虽然已年逾古稀,却不但勇挑学会会长重担,为学会的发展积极争取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还时常不辞辛苦地走上省科技馆的新知讲坛,为中小学生们演讲,福州市仓山小学的林峰同学形容孙教授的演讲:幽默而智慧,像一粒科学的种子深深埋在了我的心田。
省阅读学会副会长、《东南学术》主编杨健民认为,读书既是全民族的行为,也是非常个人化的行为,读书是自然而然的事。专家学者对大众阅读的引导应该在于:如何进入个性化阅读。而读书问题的最迫切的是解决农村阅读资源的匮乏,这是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务之急是重心下移
“我家在农村,那些文学名著,大都只在文学常识课上听过或接触过一小部分,但在我们这儿却买不起,也没地方买。”闽清城关中学小林同学说。
城关中学团委书记毛行锋认为,农村孩子的读书问题一般有三个,一是缺乏读书意识,这与家庭环境的熏陶有关;二是没有经济能力,家里没钱给孩子买书;三是农村阅读资源严重不足,孩子们想看书却没有条件看。
记者走访发现,农村的图书资源的确少得可怜。首先,新华书店只有县城才有,许多偏远地区的孩子根本没到过县城,更不要说买书了;其次,县图书馆的图书量少而老旧,许多县的财政对图书馆的投入还不够发管理人员的工资,于是几年没有书籍更新是常有的事;另外,各村的图书室书籍更加破旧,大多是些从城市里捐赠过来的没了封面的武侠小说,再就是过了时的农业科技书,看了这些书也许对农民反而有害无益。
杨健民谈到,世界读书日的目的是实现全民阅读,全民阅读不能只停留在城市群中,而把农村边缘化,解决的策略应该是把读书的重心下移,拯救底层阅读。有良知的有责任感的学者应提倡底层阅读,引导人们关注底层、开放底层、进入底层,只送讲座还不够,还应聚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与爱心,送上实实在在的、农民喜闻乐见的、与城市市民一样有认可度的好书,让更多的农民分享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化成果,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记者 刘美桢 )
“世界读书日”的来历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于是,1995年10月25日—11月16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这一天也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相关阅读:
我省开展“让更多的人读更多的书”系列活动
为迎接23日的世界读书日,福建省图书馆举办了主题为“让更多的人读更多的书”系列活动。
连日的阴雨挡不住读者爱书的热情,在福建省图书馆,静悄悄的图书馆自修厅里很多人在埋头阅读。一位年轻的读者对记者说,自己在银行工作,平日里工作很忙,只能利用节假日的机会来图书馆。今天是倒班,所以来到图书馆读书。 [点击详细]
世界读书日:读书这样美好的事
责编: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