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滚动新闻
省市理论专家共话福州“城市精神”
文明风   |  时间: 2008-04-18   |   文章来源: 福州日报
 

  “城市精神”植根于民族精神

  省行政干部学院教授、学报主编黄陵东

  概括“城市精神”首先是方法论上的问题,如果不能在方法论上寻求突破,提炼“城市精神”表述语是很难的。我认为,“城市精神”表述语应符合4个方面要求:根植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面对具体。

  我认为,城市与城市作比较,优秀的东西总是相似或相近的,缺点往往才是独特的。比如说,宽容、平和、拼搏、进取,很多城市都拥有这些长处,所以如果福州“城市精神”也提炼为这几个词,就失去了特色。我建议大家不妨尝试逆向思维,植根于民族精神来考虑如何提炼福州的“城市精神”。我自己归纳出4句话(20个字):“扬先闽风范,创世纪新举,当省会责任,率海西先行。”

  从“不足”入手提炼“城市精神”

  省社科院精神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曲鸿亮

  “知不足而后金”,我想先说说福州“城市精神”的不足。福州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适宜人居,因此形成了市民悠闲从容的生活态度。但是,对事业发展来说,福州也容易小富即安、固步自封。

  要精准提炼福州“城市精神”,需集中广大市民的智慧。我抛砖引玉,想了4句直白的表述语:“海纳百川,和谐共济,开拓进取,务实创新”。

  “海纳百川、和谐共济”是对历史和现实中福州城市“优点”的提炼。福州受到海洋文化的熏陶,先贤林则徐说出了“海纳百川”这句名言,很切合福州的实际。“和谐共济”来自于福州百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和谐。“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则是立足于福州城市的“不足”提出的。我认为,福州并不乏创新,新兴行业和高科技行业创造的产值在GDP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全国都有很靠前的排名,但在务实方面还有待加强。

  总之,我认为提炼“城市精神”,要总结优点,也要强调不足,“缺啥补啥”。这样,才可以激励民众面对现实、面向未来,加快城市发展的步伐。

  身在福中创造幸福

  《中篇小说选刊》副主编北北

  关于“城市精神”,我认为简单通俗的表述语更能让老百姓接受,老百姓可以朗朗上口。关于福州的“城市精神”,我的概括只有8个字:“身在福中,创造幸福”。我认为这样的表述语有弹性,空间大。

  福州是个福地,她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土壤,还有大自然赐予的丰富资源。福州绿树成荫,雨水丰富,是一个物产丰饶的地方。

  我们的祖先在这里落脚,繁衍后代。作为后代的我们更应该珍惜大自然所给予的,但也不能小富即安,要永不满足,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创造更大的幸福。我觉得,这样才是对福州的回报,福州才能更加有“福”。

  用“托物言志”的办法来提炼

  市文联主席陈章汉

  借用中国传统文化“托物言志”的表述方式,我提炼的福州“城市精神”表述语是:“茉莉气韵、榕树品格、闽江活力、大海胸怀”。我认为,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述“城市精神”,易于市民理解和传播。

  茉莉花是福州的市花,她的气韵,是平实、实用、内敛、朴素的,这也是福州城市的气韵。榕树胸怀宽广,且生命力非常顽强,就算被摧折,也能重新举起生命的旗帜,这象征着福州人扎根四海、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闽江是我们的母亲河,闽江水从武夷山来,“奔流到海还回头”。闽江口有着非常独特的咸淡交冲、奔流吞吐现象。不管是历史上马江英豪慷慨悲歌,还是今天的福州迈向海港时代,都离不开闽江这一活力之源。海纳百川,正是海的博大,给了福州城市伟大的气度和胸怀。

  “城市精神”是品牌和无形资产

  闽江学院副院长、博导、教授赵麟斌

  “城市精神”作为城市最具魅力和文化竞争力的特征凝练,是城市的品牌和无形资产,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规范总则。我推荐的表述语是:“海纳百川,自强厚德,崇文尚理,和谐致远。”“海纳百川”。福州与海为邻,其文化体现了深刻的海洋文化精神,折射出海洋文化的宽容、包容。福州地处海洋环境,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变化,不确定性、难以控制、风险高,从而也锻造了福州人“自强厚德”的精神。“崇文尚理”。文可指人文,亦可喻指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理可指数理,亦可喻指百姓的知书达理、民风醇正。“崇文尚理”体现了福州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继而名家辈出的文化繁盛之景。“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取向,喻指城市处于一种追求进步的状态,体现了城市开拓精神、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和谐致远”体现福州在“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和谐大道上健康快速的发展,表达了一种充满激情和崇高精神的向往诉求。

  4个标准下的“城市精神”

  福建师范大学博导、教授郑又贤

  我认为解读福州“城市精神”的关键,一是要找准最能代表福州精神的侧面和角度,就是“是什么”的问题;二是要说清楚解读的依据,让老百姓知道表述语有什么含义,也就是“为什么”;三是解读“城市精神”的导向,告诉人们要“学什么”;四是解读“城市精神”的目的,即“要什么”。

  按照这4个标准,我提炼的福州“城市精神”表述语是:“擎海西、拓福地、勇开先、谋超越”。“擎海西”字面意思是高举海西旗帜,含义是:福州地处海峡西岸,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她必须承担起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拓福地”的字面意思是打造和拓展幸福城市,含义是:让福州真正成为有福之州。为此,每位市民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勇开先”的意思是勇于创新,开拓先河。我认为这有3层含义,一是要学习福州先贤的精神;二是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必须有开先和创新的勇气;三是考虑到当前发展形势,福州更不能固步自封。而“谋超越”则说出了提炼“城市精神”的目的,要超越先人,超越自身,超越他人。这样,“城市精神”的产生才有其意义。

  “城市精神”表述语要鲜明简练

  《福建日报》理论部主任薛东

  我认为,“城市精神”表述语既要体现城市的品质和精神,又要个性鲜明,让人一目了然,还要做到语意明确。

  “城市精神”表述语要做到鲜明、简练,必须体现福州的两大特征。第一是闽江,我建议把闽江和榕树融入到表述语中去,“闽江通四海”体现闽江的开放和包容,“榕树容天下”则体现榕树的品格和特征。第二是福州的地理位置,福州城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从汉代至今都是中国东南沿海贸易良港,素有“福海宝地”之誉;福州被群山峻岭环抱,所谓“有容乃大”,而福州城沿海外向的地域特色,形成了开放博大、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底蕴。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人文精神

  闽江学院历史学教授、博士薛菁

  “城市精神”归根结底是城市的人文精神。她根植于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中,成长于城市的历史发展变迁中,是城市文化特质的核心,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缩影。

  闽都福州是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其“负陆面海”“山海俱备”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长期为“都”的历史地位,孕育了闽都文化大陆性与海洋性兼备的双重品质,塑造了闽都“包容和合、稳健谨慎、爱国自强、经世务实”的“城市精神”。这16个字就是我提炼出来的福州“城市精神”表述语。“包容和合”既表明闽都文化的多元性与兼容性,也体现了福州人宽容、开朗、忍让的胸襟。“稳健谨慎”既是一种处世态度,又是一种思维方式,其可贵之处在于稳重而不轻浮冒失,敏思而不轻举妄动,有着顾全大局的品格。对于“爱国自强、经世务实”,我的解读是,经邦济世、经世致用是中国士大夫的政治思想与抱负,与爱国自强的秉性相辅相成,这不仅是我们国家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是福州“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炼“城市精神”需要反思反省

  闽江学院人事处处长、研究员刘锦贻

  “城市精神”的提炼既要植根于历史文化积淀,更要立足于新时期福州城市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体现现实性、时代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反思、反省的态度,认真审视福州大陆性和海洋性兼备的双重人文特征,取其精华,去其不足。我认为,当前福州“城市精神”最需增强的是城市责任感、城市进取精神。要从大海和榕树身上汲取精神营养和前进动力,以更高的起点、更高的境界来丰富城市理念,重新打造城市的全新形象。

  我提炼的“城市精神”表述语是:“和谐大气、诚实热情、兼容并蓄、敢为人先。”“和谐福州,有福之州”,这“福”就在于和谐。“诚实热情”,要提倡诚实热情、开明守信。“兼容并蓄”,这折射出福州人包容新鲜思想、吸纳天下人才的宏大气量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今天,福州要在“海西”建设中“挑大梁、树形象、走前头”,就要“敢为人先”。

  为福州文明找寻“座标”

  《福州日报》副总编林山

  提炼福州“城市精神”,相当于为我市文明建设寻找新“座标”,既唤起了市民的责任感,也为宣传福州找到了一个“支点”。

  我希望通过市民广泛参与,最终形成的“城市精神”表述语,是雅俗共赏的,能体现大众参与的责任意识——让市民对我们的城市进行思考和重新认识,相当于接受一次教育。

  通过共建、共话的方式,最后大家达到了共识、共赏,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我认为,各方面提炼出来的福州“城市精神”各有侧重,各有长短,不仅可以让福州人重新认识我们的家园,也能让外地人更好地了解榕城。 (记者 陈宓 檀玲 昌利君)

责编:赵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