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政务频道> 工作研究 > 正文
积极推进战略环评
http://wmf.fjsen.com 2008-04-11 10:18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实施战略环评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所谓战略环评,就是将环境置于重大宏观经济社会决策链条的前端,通过对环境进行数理分析预测及综合评价,科学理性地安排重点区域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和重大项目建设。较之于目前普遍施行的项目环评,战略环评要求变对单个项目的环境关注为对整个开发区域环境累积影响进行评价,以达到对环境问题由被动的“末端治理”转变为主动的“源头防治”的目的。自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施行以来,我国的战略环评实践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总体来看,实施工作仍举步维艰,主要阻力来自战略环评所注重的长远利益、全局利益与一些部门、地方所追求的短期利益、局部利益相冲突。在一些地方,无视环境承载能力,超强度、盲目无序开发的现象仍然存在,跨区域、跨流域环境污染问题不时发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造成了严重危害,埋下了生态危机的隐患。尽快从根本上阻止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发生与蔓延,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在提高战略环评可操作性、加大战略环评实施力度上下功夫。

  就宏观决策而言,应当加快战略环评立法。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制定跨区域、跨流域国土开发与国土整治法,并及时出台相配套的法规、条例和规章。建立健全部门间合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对任何国土开发和国土整治,都要进行战略环评。同时,严格实施资讯管理,建立健全环境预警系统,加强环境安全监管,以利于实现战略环评的法制化、信息化。

  就提升行政执行力而言,应当把实施战略环评列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必备内容。领导干部是落实战略环评的决策者与组织者,理应认真履行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职责。为此,必须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工作考评机制、环境效益问责制等,强化绿色GDP意识,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坚决摒弃盲目崇拜、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观,为实施战略环评奠定坚实的思想和制度基础。

  就形成技术规范体系而言,应当加快建立实施战略环评的有效支撑机制。应统筹规划、加强预算,投入必需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及早建立重点开发区域(包括跨区域、跨流域)环境资源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本地区人口、生态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设置战略环评准入门槛。在这个前提下,坚持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减轻建设项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就实行民主监督而言,应当进一步严格战略环评的运作程序。环境建设涉及群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实施战略环评,必须实行广泛的社会监督。这就要求始终做到两个“必须”:开发任何重点区域以及涉及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经过环评专家进行战略环评会审,必须经过群众民主评议。同时,应借助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开展群众评议,以激发全民的参与热情。(张作荣/中共海南省澄迈县委书记)

  

责编:陈潇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