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风中看点
"人流广告"折射学校性教育的缺位
文明风   |  时间: 2008-04-11   |   文章来源: 新华网吉林、山西频道
 

   “人流广告”入侵大学校园谁之过?

某校内的“人流优惠卡” (资料图片)

    性作为一个敏感的话题,一直都在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游走于国内高校,在经历了2000年的“安全套进高校事件”之后,如今人流广告“进”校园再次掀起了校园性话题的风波。事实上,如今未婚先孕低龄化早已不再是新闻,低龄孕妇群体的频繁出现同样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长春市妇产科医院一位医生曾强调:“春节前,我们医院一般每天接待几十个患者做人流,如果从年龄和言谈举止上来判断,在校大学生大概得占其中的一半以上。另外,虽然我们每天接待很多患者,但其中的大学生‘回头客’偶尔是能被我们认出来的。”

    刚毕业两年在山西某媒体供职的李珂告诉记者,在他上学的时候,班里基本90%的同学都交了男、女朋友,发生性关系的也不在少数,有些同学甚至像电影《美国派》的主人公一样认为毕业之前还没有发生性行为是一件丢脸的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意外怀孕而去做人流也就不奇怪了。

    长春工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王俊林称:“虽然我在学校里没发现这种广告,但我觉得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学生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同时在惶恐的驱使下总想秘密地解决意外怀孕问题,就是他们这种心理给不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医院座位上一个个抓耳挠腮的男生们不知道后果吗?这好像不能单靠冲动来解释吧。”

 

这样的广告竟被偷偷贴进校园 (资料图片)

    “性作为一个中国人千百年来一直难以启齿的话题,在21世纪初进入大学,这已经是一种进步。但是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性教育一直是比较落后的,”长春税务学院国际经济系教师秦喜亮指出,在安全套进入高校后不久,如今人流广告也在校园里乃至社会上扑面而来——电视、报纸、网络以及公交车车载电视上,均遍布着“无痛3分钟”的广告。

    秦喜亮强调:“这种过度宣传的广告给了年轻人一种心理暗示,极大地影响了年轻人的性意识,也误导了年轻人的性行为观,所以这种频繁入侵校园的人流广告对年轻人的性教育有弊无利。”

    “人流广告现象”折射性教育的缺位

资料图片

    2007年以来,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广电总局等都对“"涉性广告”进行了集中整治。其中,国家广电总局严令禁播性药品、性保健品和其他内容低俗、画面不雅的成人用品广告。但人流广告并不在整治范围之列,而一些违法的传单、卡片同样没有销声匿迹的表现,泛滥的人流广告是否已成为管理的“盲区”?

    “人流广告入侵校园这件事情背后隐藏的另一些东西也值得我们关注:医院为什么花这么多钱、通过这么多的途径对人流进行宣传?就是因为对于医院而言人流有市场,消费者有需要”秦喜亮指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且不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归根结底就是我国的性教育还很落后甚至是缺位,而且体系仍然不健全,不能够给予年轻人在性教育方面更系统有效的引导和教育,不能够真正地捅破传统文化这层窗户纸。

    有社会学者指出,市场意识走进大学校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市场经济潜规则,因为这些潜规则能够轻而易举地流进校园,其直接后果就是破坏注重生活道德、良好秩序的校园的健康体系,在学生潜意识中形成负面影响,给在校学生带来身心的伤害。以传单、卡片、宣传画为载体且频繁入侵校园的人流广告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同样是不容小觑的,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与校方形成联动,才能还原校园的健康学习生活面貌。

    吉林省妇女儿童心理咨询中心高级心理咨询师宋菲认为,性教育的缺失导致青少年们进入大学后往往选择“自学成才”,这种选择是有代价的——近年来大学女生堕胎的新闻就屡屡见诸媒体,人流广告恰恰也借此寻找商机的。宋菲建议,希望社会、学校、家庭在逐步将性教育落到实处的同时,也不要忽略学生的个体心理状态,毕竟在校大学生即便拥有成熟的生理年龄,但心理年龄显然是还没有与社会完成接轨的。

    秦喜亮也表示:“学校以及全社会的性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国家各个层面的关注,也需要教育机构和安全卫生机构进行科学、合理、适度的教育和引导,这才能使学生对性有真正的认识和了解,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达到一个合格的大学生的标准。”

责编:林芳斌

 
 "艳照门"是最好的性教育反面素材 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