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风中看点
文化项目乱象:文化园还有多少文化
文明风   |  时间: 2008-04-09   |   文章来源: 新华网甘肃频道
 

    历史文化项目:要有大楼,也要有大师

    几十年前,梅贻琦在任清华大学校长时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这些历史文化项目建设的是是非非,这句话不无参考价值。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柯杨认为,开发历史文化遗存,服务经济发展,不是不能做,而是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能牵强附会,更不可遍地开花,拿永靖来说,黄河三峡本来就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再拿孔子来宣传似乎已无必要。

    何双全认为,建设历史文化类的公园、广场、街道或举行祭祀活动,要符合历史实际,也要符合现实实际,既要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做好科学规划,又要细算一下账:投资能不能收回?多长时间收回?这些涉及文物、文化、旅游、土地、规划、建设、财政和发改委等部门,而且还有审批权限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支持他这一观点的例证是:甘肃去年开始选取麦积山、炳灵寺、大佛寺、骆驼城、锁阳城、玉门关等11个景点,申报世界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从调研开始,到中间论证,最后批准实施,一切顺利的话,也得需要五年。

    “说实话,我们搞丝绸之路文化申遗,主要目的还是希望以此带动旅游发展。这和许多地方都是一样的。但花这么大力气和这么长时间,是因为如果不经过严格论证,这些项目非失败不可。”他说。

    魏亚峰说,如何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带动旅游等产业发展,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有成功的典型,也有不少失败的例子,可行的做法是:应该允许探索,当然也有前提条件,就是不能夸大或过头,也不能破坏现有的文物或景观。

    “开发历史文化遗存市场,可以有多个层次,有的人喜欢看原汁原味的,有的人也喜欢人造的,二者并不矛盾,当然不能制造文化垃圾。”魏亚峰认为,现阶段许多类似的文化项目,都处于简单仿造的初级阶段,尽管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不宜过滥,而应注重挖掘历史文化遗存的内涵,比如在另外一个地方仿造一个莫高窟,可能会有不少人去看,但这远远不够,而像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等歌舞剧,虽然也以敦煌为题材,但很有文化内涵,因而受到广泛欢迎。

    魏亚峰建议,我国正在制定的文化产业促进法,应该对这些现象予以关注,制定相应标准,加以规范,使历史文化项目建设做到有法可依。(记者 王衡)

责编:林芳斌
 

 
 妈祖文化研究院即将竣工 04-02
 百余作家参观福州名胜古迹 盛赞文化底蕴深厚 03-31
 清明注入文化新风新时尚 博物馆迎来参观新高潮 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