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津城万物吐绿,天津市处处洋溢着和谐安定的假日气氛,天津市市级公共博物馆、纪念馆也春意融融,迎来了自去年12月28日免费开放后的首个清明节小长假,同时也迎来了第三次参观高潮。清明节期间,社会团体、各界人士纷纷走进各大展馆或参观或祭奠,为清明节赋予了崭新的文化内涵。清明节正被越来越多市民用心发掘、体味与分享。
相约展馆 感受文化
又是一年清明时。与往年不同的是,人们已不仅仅局限于扫墓祭祀这一传统习俗,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已融入了百姓节日生活,成为清明时节市民新的文化时尚。连日来,到博物馆、纪念馆的观众络绎不绝,由于不用再担心门票费用,很多市民都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慕名来到天津,感受天津博物馆、纪念馆特有的文化气息。自然博物馆低价运行深受市民欢迎,成为节假日青少年增长知识、了解自然的第二课堂。据不完全统计,4月4日至6日,天津博物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天津鼓楼5座免费开放的展馆,共接待观众近6万人次,自然博物馆共接待近万人次,日接待量再创历史新高。
在天津市各大免费展馆,讲解员甜美的声音讲述着一个个文物及展品背后的故事。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今年清明“组团”逛博物馆的特别多,出现了不少“家庭团”“朋友团”“学生团”。在参观的人群中还出现了很多“新”的面孔,居委会组织的社区群众、在津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纷纷走进博物馆感受天津多姿多彩的城市文化和历史,他们驻足于各件精美的文物展品前,领略博物馆特有的厚重历史和典雅庄重。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在各大免费展馆参观的人群中,除天津市游客外,带着统一帽子的外地“红色旅游”团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仅周邓纪念馆清明期间就有上百个旅游团队的1.2万人次专程前来参观,其中以广东、云南、福建游客最多。同时,在各大展馆参观的外来务工人员也明显增多,他们中有很多是第一次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参观。他们边走边看,眼神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在天津博物馆精品展厅,记者见到了在津的河南务工人员郭强,他的一席话可谓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清明节首个小长假我们虽然无法回家祭奠亲人,但能免费到博物馆参观,近距离欣赏珍贵文物,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对天津有了更加崭新的认识,激发了我们建设第二故乡的热情。”社区居民赵晓兰说:“原先以为清明就是扫墓、祭拜先人,现在知道了清明节还有这么多文化内容,今年的清明节过得充实、有意义。”
感怀历史 祭奠先烈
今年清明节,在风格迥异的各大展馆,观众感受最多的是“一样的清明,多样的文明”,人们不仅祭奠先人,还走进纪念馆深切缅怀伟人、悼念先烈。一本本留言簿积淀着参观者沉甸甸的感情,成为众多参观者抒发情感的窗口。在平津战役纪念馆,河北省承德市的观众李惠在留言簿上这样写道:“今天的好日子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来自北京的一位孩子家长写道:“参观让孩子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让他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孩子记住先烈,不忘历史。”在周邓纪念馆参观时,许多观众被周总理邓大姐的革命精神和高风亮节深深感动,纷纷留言,与伟人进行超越时空的对话,一位观众写道:“您们虽然没有儿女,没留下骨灰、坟墓,但有无数热爱您们的后代,您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另一位观众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写道:“西花厅的海棠正在盛开,我们都很怀念您。”
鲜花一束束,表达缅怀情。清明节期间,许多单位和人士以敬献鲜花的形式,来表达对革命伟人的无限敬仰和缅怀之情。周恩来邓颖超汉白玉雕像前摆满了鲜花和花篮。其中,各以花瓣组成“怀”“念”两字的两个花篮尤为引人注目。更多的观众则是手捧花束,默默地向伟人敬献。天津师范大学的学生们来到周邓纪念馆特意带来了一册《追忆伟人风范,激昂学子情怀》的纪念册,表达了大学生们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连日来,许多单位和团体到周邓纪念馆举行各种主题纪念活动。市文明办、市委教卫工委、市教委、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800多人联合举行 “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中航大学、45中、中国石化公司等也举行主题纪念活动。来到纪念馆的广大群众纷纷以捐种纪念树的形式,种下自己的思念之情。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北戴河接待办公室捐种了47棵油松;青岛市人民政府将价值珍贵、树龄29岁和31岁的两棵耐冬树,捐种在周邓纪念馆正在陈列布展的中南海西花厅院内;周总理的六个侄子、侄女周秉德、周秉钧、周秉宜、周秉华、周秉和、周秉建共同在周邓纪念馆捐种了6棵海棠树,他们表示要把周邓纪念馆当成自己的“家”,今后会常回家看看。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在周邓馆久久伫立,满怀深情地追忆两位伟人的高尚情操。清明节当天,原周恩来同志的勤务兵、83岁的老人成军,不顾年高体弱,只身从外地乘火车赶来瞻仰悼念总理;烈士家属曾桂芝特地从辽宁丹东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早早地等候在纪念馆门前,来缅怀在解放天津战斗中牺牲的父亲曾繁盛烈士。她在纪念馆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在平津战役烈士名录墙前,仔细地寻找着亲人的名字,讲述着父亲生前的事迹,动情之处,曾桂芝眼含热泪激动地说:“太感谢你们了,祖国没有忘记他,人民没有忘记他,在这里让父亲的英灵有了一个好的归宿,这里有他的战友,有怀念他们的天津人民。”
精心准备 热情服务
“虽然博物馆免费开放了,但我们感觉服务质量并没有下降,工作人员服务热情、周到,讲解人员细致、认真,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真是不虚此行。”不少细心的观众发现,展厅分布图已经更换,上面免费区域一目了然,在参观前还免费领取到了“导览图”及观众须知,减少了不必要的逗留与拥挤。
据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为了保证在首个清明节小长假里观众的参观质量和效果,迎接免费开放后可以预见的人流增长,各展馆都提前做了准备。按照“全员上岗,各负其责,加强管理,搞好服务”的要求,在继续做好观众接待和义务讲解工作的同时,制定和完善了接待和安全预案。各展馆的宣教部、保卫部、设备行政部和物业的工作人员全员上岗,加强在展厅内的巡视和疏导工作。众多志愿者也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来到展馆进行义务服务,在电梯口、展厅引导观众参观,为观众提供讲解及指引服务。天津博物馆对展线进行了新的调整,增加了生僻字的拼音注释;天津博物馆、周邓纪念馆等为了保证参观环境,特意提前一个月开了空调。细致周密的准备、热情周到的服务,为广大观众创造了舒适的参观环境。尽管接待量比以往数倍增加,但各馆都做到了安全有序运行。
节日期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肖怀远和市文化局有关领导到博物馆检查工作,看望了一线工作人员,对大家的辛勤付出和高水平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各馆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和安全措施,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丰富展览内容和服务手段,让人民群众在美好的环境和优质服务中享受文化成果,吸取文化熏陶,提升文化素养,让文化场馆成为引领社会文明风尚和开展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人们都说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就是在享受“无声的音乐会”,记者发现今年清明节小假期,各大展馆虽然尽最大努力做好参观接待工作,但个别观众在参观时还是奏出了一些“不和谐”音符。展馆的工作人员向广大参观者呼吁,请文明参观,不要在展厅内抽烟、用闪光灯拍照、触摸展品,保护好我们共有的文化资源。(记者 刘平 姚文生 摄)
责编:赵舒文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