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风中看点
透视高校"追星"风:名人教授谁教谁
文明风   |  时间: 2008-03-19   |   文章来源: 新华网浙江频道
 

    名人做教授,能否名至实归?

成龙给中北—英皇的学生们授课 (北京娱乐信报 记者 苏冠名/摄)

    大学是学术的殿堂、知识的宝库、人类文明传送者和探索者的精神家园。大学高洁的象牙塔见证了学术的发展轨迹以及发展方向。当学术的严谨性、权威性以及大学教育的崇高性、严肃性遭遇了名人的社会号召力以及光环效应,又该如何理解和取舍?

    浙江工业大学学生赵斌告诉记者,大学生追星无可厚非,可是学校也跟着追星就让人有点无法理解。“名人只不过把‘教授’作为一种头衔或者荣誉称号,不必为此承担什么责任,也没有什么义务。他们偶尔来一次的确能吸引很多学生,可大家都是抱着对于他本身的好奇过去的,甚至很多同学都带了签名本。谁在乎他说的是什么?如果名人有时间有实力为大学生传授知识,的确是件好事,可问题是他们根本没有或者不想,大学看重的也只是他们的人气。”

    “他们可能在某一领域有比较高的成就和建树,但并不代表他们可以担任大学教授。学术有学术的权威和尊严,大学有独立的人格,应该得到尊重。如果盲目聘请名人担任教授,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和各取所需的交换。周星驰在《大话西游》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品,但这样就能聘请他担任后现代主义的教授吗?”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陶秋萍说。

    2006年2月23日,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兼职教授的王刚,给学生开了第一堂课,题目是《好好说话———王刚谈有声语言的艺术》。 (记者 浦峰 郭少峰 摄影报道)

    也有不少人认为大学应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更应该鼓励大学校园内百花齐放,不拘一格用人才,不应该排斥名人的加入,而且名人的确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信息和知识,甚至他们本身就是一部成长史和奋斗史。就像当年蔡元培先生主持北大,邀请的教授全是方方面面的名人。既有主张革命的陈独秀、李大钊,也有反对革命主张保皇的辜鸿铭,既有主张白话的胡适、钱玄同,也有反对白话主张文言的刘师培、黄侃。

    杭州师范大学的张伟丽认为,名人身上除了光环以外,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能够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比从枯燥的教科书上学习为人处事要直接得多。“虽然学校会有多方面的考虑,但在选择什么名人担任客座教授的时候,学校肯定有自己的标准,不是能在讲台上说说话的人就能当教授的。”

    “以前一直说‘酒香哪怕巷子深’,但在现代社会,需要有把茅台酒瓶砸碎让酒香飘出来的勇气,这就需要宣传。”浙江大学毕业生章磊说,“大学里肯定要有学术界的泰斗或者领军人物,但也需要名人来吸引眼球。比如提起浙江大学,大家不一定知道哪个专业领域的教授,但肯定知道金庸,这就是名人效应。” 

 
 严打名人代言:多少名人需负责任 01-21
 虚假代言不只关乎名人的道德声望 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