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和环保的经济关系
首先讲环境经济政策。大家知道,经济学的第一要义,就是稀缺资源的科学配置。古时候稀缺资源是人口与土地;工业化时代是能源;未来是洁净的水和空气。传统经济学假设地球资源是无限的,资源在开采之前是零成本的,清洁的水和空气、生物多样性也是零成本的。何时当一系列生态危机使这些资源变得稀缺,从而使这些稀缺资源价格体系被确定的那一天,就是经济学发生重大革命的那一天。世界将产生一种新的可持续经济学派,推行环境经济双赢的生产生活方式。这种生产生活方式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新能源,二是循环经济,三是绿色消费。为此,环保总局主动联系其他部委全力推进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税收、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贸易等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
任何一个全新的理念都需要制度支撑,科学发展观需要环境经济政策的支撑。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一旦成功,会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积下一桩大功德。不仅符合总理“环保历史性转变”的要求,也关系环保部门的重新定位。
如今,国际上环境经济政策从理论到技术都比较成熟,有人认为,直接引进来用不就可以吗?不那么容易。因为发达国家实行环境经济政策是在人均GDP8000美元阶段,而当我国人均不到3000美元时,严峻的环境危机将迫使我们不得不勒紧裤腰带提前实行环境经济政策。这需要尽快算好两笔账。一笔是照目前高能耗、高污染的模式发展下去,也就是不实行环境经济新政策,传统重化工业的发展空间还能有多大,什么时候会突发难以承载的环境与资源危机?第二笔是实行了环境经济新政策后,GDP要降多少,财政收入要降多少,转型的成本有多大?中国的经济社会能否承载得起?算不清这两笔账,中央决策起来就少了些科学依据,双赢的道路变成了两难的选择。
这便是环境税、生态补偿等事关全局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至今未出台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动员各种资源算好这两笔账,为中央决策提供依据。
再谈谈战略环评。一个大国发展需要有个魂,科学发展观就是魂;有了魂就需要有个方向,这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保上的两大体现,一个是国土整治规划,一个是产业布局规划。前一个关系到我国的城市化是否有序,后一个关系到我国的工业化是否合理。
中国的环境问题从一定程度来讲更是一个大结构和大布局问题。单个项目都比过去环保、都比过去先进,但挤在一起是否合理?生态环境是否承载得了?这是规划环评要回答的问题,而我们现在的单个项目环评没有这个权力。为了从国家发展战略上推行科学发展观,我们正在积极争取规划环评的法规。
今后的规划环评将涉及三大方面。一是区域规划问题。例如,北部湾是中国沿海剩下不多的200多公里的洁净海滩。现在这块地方也要大上重化工了,先进去的是石化,紧接着是造纸、水泥、钢铁等等。北部湾旁边是广东湛江,宝钢开始更大规模的钢铁基地建设。湛江往东是大亚湾,那里的海域污染严重,这一片也要大上石化,不仅中石油、中石化,连中海油都要上岸搞大石化基地了。对面是海南省,海南只能搞生态省,但它的实际目标是工业强省。整个三角地海域都在重复地大干传统重化工业,谁有权力、谁有能力对这一大片海域开发规划的生态承载力提出意见?没有。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又是一例,此地四省交界,相邻几个市都搞功能规模相同的煤化工基地。由于完全是按行政区划重复建设,经济效益成本暂不讨论,仅从生态角度讲,那片地域极度缺水,相关的生态承载力的评估报告与资源统一开发规划至今没有谁做过。环保部门没有规划环评的实际权能,这样的例子在全国很多。
二是行业规划问题。比如钢铁。中国的钢铁产量全世界第一,但生产的都是粗钢,优质钢如硅钢、汽车板等都得靠进口,企业规模小且很分散,污染自然很大。这样的产业还在按行政区划无序而大规模地发展。还有造纸,整个造纸业占全国GDP不到2%,排放的COD却占全国33%。中国该不该为这点利益付出这么大的环境代价?如今,化工、煤电、有色等不少大产业规划里都很少考虑环境因素,也极少征求环保部门的意见。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