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体系是在协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整个社会和谐、整个道德教育都在这个节日体系里得到了体现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能在除夕举家吃团圆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一天按规定仍然要去上班。但这种情况在2008年春节发生了改变,随着国务院颁布了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包括除夕、清明、端午和中秋在内的传统节日成为了国家法定假日。
除夕举家团圆、贴春联、挂红灯笼、吃年夜饭的风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国家决定除夕放假的背后有一段故事。故事最早发生在2004年,主人公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从2004年的全国“两会”开始,纪宝成连续四年就调整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问题提交议案和建议,并最终在2007年12月1日被国务院正式采纳实施。
2008年春节前夕,在人民大学明德楼的办公室里,纪宝成校长接受了《瞭望》新闻周刊的采访。纪宝成的观点开门见山:“现在有些人只重视GDP,连环保都不顾了,更别提重视传统文化建设了,我提议传统节日放假就是要推动传统文化的重建。今年是改革开放的30周年,我们现在太需要重建传统文化了。”
晚清以来的传统流散
中华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是很有价值和影响的,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一直被国人引以为荣。但是19世纪以后,中国先后经历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略等一连串的挫败,不仅使得国人颜面扫地,也使得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对于这一变化,长期从事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教授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从晚清以来,我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就一直做得很不好”,刘梦溪教授深有感触地说,“清末民国初年,中国遭遇从来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传统社会开始向现代社会转型,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传统文化的主体开始动摇,传统文化出现了衰落。当时的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都表达过‘大变局’的观点,即持续两千多年的传统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儒家思想作为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开始呈现出崩塌耗散之势。晚清以来的百年中国,实际上文化传统的流失极为严重”。
回顾近代中国历史,人们不难发现,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来,当时的民族精英,如陈独秀、鲁迅等从救国图存的目的出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积弊进行了较为猛烈的批判,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五四”运动对传统的检讨是有其历史合理性的。但“五四”时期,中国民族精英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极大地影响着普通民众对传统的拥护和传承,使得普通民众对传统文化出现了“迷茫和动摇的态度”。而普通民众如果不拥护自己的传统,势必会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生困难。
“文革”对小传统的恶劣破坏
民族的文化传统,按照文化人类学家的观点,有“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区别,大传统指的是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态,比如传统社会时期的儒家思想;小传统则是指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比如春节等传统节日的风俗礼仪。中国社会的显著特点,是有长期的完善的民间社会组织,民间风俗丰富多彩,因此文化的小传统格外发达。
如果说“五四”运动以来,民族精英的“反传统”潮流,使得传统文化的“大传统”遭受了严重的冲击,那么,十年“文革”对“小传统”的破坏就达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刘梦溪教授指出,这是一次以“革”文化“命”为目标的摧毁传统的非理性运动,以批判传统文化的名义大肆摧残传统文化,大量的文物古迹遭到人为的损毁,甚至连每个普通家庭对传统文化遗存的零星收藏也大都付之一炬,社会公德、社会良知和社会伦理遭到了严重的毁弃。而且这种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其后果就是人们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礼仪的了解越来越少,以至于在一次网上调查中,很多人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
套用香港大学前校长金耀基先生的话来说,“当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20世纪20年代我们不想看,80年代我们又看不见。”
今人身上传统承载的量小
刘梦溪教授认为,目前存在着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即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惟一文化传统没有中断的国家,但在今天的中国人身上,传统承载的量却是非常小的,很多人对于很多传统的东西知之甚少。更有学者指出,目前不仅孩子们已经不了解传统风俗礼仪,甚至他们的父母也已经对此没有什么印象了,现在不少人只过“情人节”和“圣诞节”,而不过“元宵节”和“中秋节”。同时,从更为宏观的层面上看,对传统知识了解甚少,也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美德的继承出现“断层”现象。在有着“礼仪之邦”美誉的华夏大地,却出现“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观念日益淡薄,而“坑蒙拐骗”、“诚信缺失”、“腐败堕落”等行为层出不穷的现象,道德水准日渐下滑,社会风气问题更是连续多年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
纪宝成校长在采访中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行了30年,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物质文明建设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的精神文明发展却明显滞后,尤其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这里的原因很多,但主观层面上的普遍不重视是一个主要原因,我们长期以来强调“两手抓,两个文明都要硬”,但实际上,精神文明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长期以来,这一现象一直都未得到根本的扭转。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前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仓廪实而不知礼节”的现象。
对于当前市场经济出现的一些问题,经济学家出身的纪宝成校长更是深有感触:“在西方,人们通过普遍的宗教文化信仰来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精神支持,而在当代中国,我们既没有西方的传统文化,又没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势必会使得人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迷失自己,为所欲为,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现在应该大力加强传统文化的重建工作,这对于构建净化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这也是我建议将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假日的一个重要原因。”
![]() |
责任编辑: 余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