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馒头温暖火车站上万旅客的心
小朋友,给你一份热豆浆、热馒头
温暖的馒头,驱散寒冬候车的辛苦
上万爱心馒头迅速涌向福州火车站广场
天真冷,热馒头真好吃
雨雪无情,榕城爱心涌动,在寒冬里持续升温。
1月28日,海峡都市报、省红十字会、福州火车站、福州铁路公安处等单位携手行动,在福州火车站为滞留旅客热情送发爱心馒头、热豆浆以及矿泉水。
海峡都市报原本计划昨天送出一万个温暖馒头,不料社会各界的爱心不断涌来,结果昨天总共送出2.2万个馒头:昨天中午,福建永辉集团为赶着回家的旅客送来1.2万个热馒头,1万瓶矿泉水以及5000袋热豆浆。昨日傍晚,福州东方男子医院又捐助了7000元,购买1万个馒头免费赠送旅客。
除了这两家爱心企业,还有多家企业和个人打进海都热线通968111,表达了捐钱的意向,说要尽快给寒风中等着回家过年的旅客送去馒头送去温暖。
嘴里吃着还冒着热气的馒头,前往贵阳的旅客老王眉开眼笑地说,以前也曾在春运期间由于雨雪天气而滞留外省的火车站,可从没碰到像海都报这样牵头关注旅客民生,免费送发馒头、矿泉水的。
永辉率先响应“温暖倡议”
昨日上午,看到海峡都市报为滞留火车站的旅客发出的“温暖行动”倡议书后,福建永辉集团首先响应,他们立即和海峡都市报取得联系,表示愿意给这些旅客免费提供大量馒头、矿泉水等。
从上午开始,永辉集团就专门抽调人手加班制作馒头,到中午1时许,1.2万个馒头新鲜出炉,连同5000袋豆浆以及1万瓶矿泉水被送到了火车站。
海峡都市报员工、省红十字会志愿者、福州火车站工作人员和福州铁路公安处火车站派出所的民警立即行动起来,在车站广场划定了三个分发区域,组织旅客有序排队,领取馒头和矿泉水。
下午1时30分许,福建日报社副总编、海峡都市报社长谢晶思,省红十字会秘书长杨华明,一起将馒头、豆浆和矿泉水分给旅客,海都报牵头发起的“温暖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谢晶思社长一边分发一边说,希望这些馒头能让寒风中的旅客感受到全社会的温暖,希望这些旅客都能够平平安安地回家团圆。
“温暖馒头”受到了几乎所有旅客的欢迎,旅客基本能做到有序排队,个别想要插队的旅客还被旁边的人指责,“人家这么好心赶来给咱们免费送食物,你还好意思插队吗?”
为了确保让更多的旅客能够分到馒头,防止有人重领,现场的组织者要求大家排队凭火车票领取。
现场的组织方解释说,免费派发馒头是好事,但旅客的安全最为重要,排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维持现场秩序,不至于出现跌伤、踩踏等意外事件。
爱心一波接一波 温暖馒头接着再送
第一批1.2万个馒头,两小时内全部送出。
福州开往郑州的旅客冯先生说,他从27日就赶到火车站候车,本应只等几个小时,无奈列车晚点了,27日夜,他呆在火车站过了一夜,直到昨日,他仍滞留在火车站。他说,平时赚点钱挺不容易的,滞留火车站后,又要排队,又舍不得多掏钱去周边的店铺买东西吃,一天多来,他主要靠面包和矿泉水充饥,“你们的馒头和水,等于帮我们解决了午餐,太感谢了。”
按照计划,“温暖行动”每天派发一次馒头。但昨日,还有多家企业和个人表示,愿意出资给这些旅客送去馒头。
“既然大家都这么有爱心,这么热心,那我们接着再送”,本报领导临时做出决定,本报发行部的20名员工和省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再次忙碌起来,“再送1万个爱心馒头,大家准备一下,有序分发给旅客”。
这次提供1万个馒头的是福州东方男子医院,是他们出资7000元购买的。天色越来越冷,大家的热情却越来越高,因担心吃干馒头噎着,组织方还特别送来了五六个大桶装着的紫菜蛋汤等,用一次性杯子,分发给大家配馒头吃。
从福州至贵阳的旅客老王说,26日晚,因为滞留,他已在火车站呆了一夜,夜晚天冷,到最后不得不到附近吃了一碗比其他地方贵的拉面充饥解困御寒。“你们给我们送来了馒头,这么冷的夜晚,我感到很温暖。”
老弱病残孕旅客 志愿者挨个送上门
在送出爱心馒头的同时,我们特别注意关爱老弱病残孕这些弱势群体,“这些人更要关注。”组织方有关负责人说,这些人的行动都比较不便。为此,海峡都市报发行部专门抽出人手,抱起装馒头的盒子,带上矿泉水等,逐个“送馒头”上门。
在火车站的母婴候车室,里面呆着近百名候车的母婴,组织方将馒头、水等送到每个母亲的手里,不少母亲发出这样的声音,“带着一个孩子,想去超市买点东西都不方便,看到你们在广场上分发,我们还在犹豫着方便不方便下去排队,没想到你们竟然送到了我们手里,太感谢了。”
一个母亲说,由于雨雪导致列车晚点,她已在母婴候车室等了整整一夜,可孩子只有七个月大,丈夫没跟在身边,抱着小孩,她到哪里都不方便,送馒头上门,让她省了许多麻烦。(采访组 通讯员 叶聿辉 王婷 林勤 实习生 柯文浩 文/图)
责编:林芳斌
![]() |
![]() |
责任编辑: |
- 2008-01-25新春送温暖 关爱困难青少年
- 2008-01-28福州王庄街道开展迎新春送温暖慰问活动
- 2008-01-29民警把温暖送进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