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社区文明
社区卫生服务圈半径--15分钟
文明风   |  时间: 2008-01-22   |   文章来源: 福建日报
 

社区120上门服务

台江区苍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国禹医生上门为患者陈清泉诊治。

  镜头一:1月10日,苍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大爷正在挂瓶,老人这两天患重感冒,发烧、咳嗽。老人早些年从闽侯一家工厂退休,现在住在女儿家中,每月退休金只有四百多元,过日子自然要精打细算,他说:“这里医药费便宜,离家近,用不着排队,医生护士态度也好。”

  镜头二:1月11日,郑阿香大妈如约来到苍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一天社区部的张医生特地打电话,请她来中心量血压。73岁的郑大妈是张医生主管的社区1000多名慢性病人中的一名。张医生一有空,就会拨通电话,询问他们的情况。一进门,郑大妈就说:“这几天头痛得厉害!”量完血压,“160/80,还好。一定要坚持吃药!”张医生叮嘱道:“还要多活动!”郑大妈连连答应,还对旁人说:“这里量血压不收费,还介绍防病知识,我楼下有个诊所,量一次血压要收五毛钱!”

  跟两位老人一样,台江区有许多群众渐渐意识到,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看病方便、价格相对低廉,还提供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事实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是“六位一体”,即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而其服务重点人群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

  台江区卫生局局长朱云介绍,台江区早在1999年就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2004年11月通过卫生部、民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考核评估,荣获“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称号。这几年,台江区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进行存量调整,通过结构和功能的双重改造,将原有的街道卫生院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区目前共建成7个卫生服务中心,中心覆盖不到的地方,通过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补充,形成了较为健全的“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社区卫生服务根据需要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推出电话预约、登门服务、家庭病床、伤残康复和健康咨询等项目。

“社区120”自行车队——变坐诊为上门服务

  苍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于2002年3月,前身是街道卫生院,中心主任陈文耀说:“最大的变化,以前是坐等患者上门,现在是主动到居民家中提供医疗服务。”

  几天前,74岁的陈清泉老人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又患了,他拨通了苍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话。10分钟后,周国禹医生就骑着自行车来到他家中。周医生与老陈是老相识了,他先是为老人拔火罐、推拿、按摩、开药,半个小时后,老人的症状有所缓解,他又拿出血压计,为老人量血压,与老人聊起了家常。“周医生,就像是我的家庭医生!”老人乐呵呵地说。

  台江区各社区服务中心都有自行车医疗队,进家入户巡诊、送药、开展健康教育,受到社区群众和外来工的欢迎,被誉为“社区120”。

  社区120自行车队成了苍霞社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社区老人有的行动不便,无法上中心就诊。一个电话过来,我们就骑上自行车,上门问诊。”周国禹医生说。

健康管理——为您的健康提个醒

  苍霞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4万多社区居民建档案。尽管有社区居委会帮忙,但资料的收集、归档仍然是一件浩大繁琐的工程。医疗档案详细记录了居民的生活状况、健康状况、病史等等,为了配合建档,中心还免费为居民体检。

  健康管理在推开之初并不顺利。当医生、护士们挨家挨户叩响住户房门时,许多人隔着铁门说:“我们家没病人,不需要,你走吧!”还有人怀疑他们是搞推销的……鳌峰社区有位女职工,上门建立健康档案时还被狗咬了。

  “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健康储蓄所”项目,迄今为止已为1.3万余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并进行电脑化管理,对其中“亚健康人群”(如:失眠、高血脂、高胆固醇、脂肪肝、高尿酸、骨质退化、更年期综合征等)及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后遗症、残疾等)进行了积极的健康干预。“对35岁以上的居民,通常我们会建议他们测血压和血糖,以便预防高血压与糖尿病。”

  打开社区医生的电脑,荧屏上跳出“社区保健管理系统”,分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系统管理、妇女保健管理、儿童保健管理、残疾系统管理、计划生育管理6个部分。社区医生将每次的诊疗记录动态记入健康档案,对于肿瘤病人、慢性病号、康复人员,社区医生在对比病人的信息数据后,会提出对症的护理建议。

  据介绍,台江区有38万居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已为66%的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

星级服务——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

  在保兴社区卫生服务站,大冷天里有病人上门就诊时,护士会递上一杯开水,输液的时候,护士还会拿来一个热水袋子。别小看这小小的细节,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不良反应。保兴站去年被台江区卫生局评为三星级卫生站,居民们管这里的服务叫“星级服务”。

  到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吊瓶,如果病人没吃早饭,护士会送上热腾腾的牛奶。

  在保兴社区服务站,是先看医生,后挂号。像量血压,一些常见病的咨询,不需要开药的,居民就不用花挂号费。“虽然少收两块钱,但方便了群众,赢得了信任,这是钱买不来的!”保兴社区的陈站长说。

  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这些活动如何取得社区居民的支持?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办法是创新活动形式,吸引社区居民参与。这个中心每年都会拿出专项经费,举办公益活动,去年“五一”节举办了登山、下棋、乒乓球赛等活动,社区医生还利用活动间隙讲解足疗及保健知识。现在,每个月的25日是中心固定的健康教育日,除了知识讲座外,还多了有奖答题等活动,增加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不仅管看病,还普及健康知识,丰富我们的老年生活,让人感到特别温馨。”家住上海社区的郑梅英女士对社区医疗服务感到满意。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伟民说:“我们的目标是建立朋友式的服务关系,实实在在地为居民做一些好事,做多了,居民自然会认可。”中心对前来检查的空腹病人和输液的患者免费提供早餐,配备的“健康服务快车”不仅完成社区巡诊、双向转诊、老年患者接送,还会载送居民参加上级医院的专家讲座。周主任认为,更重要的是提高服务质量,中心为此每年都要选送人员到大医院进修,不断提高诊治水平。

  除了为居民营造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外,台江区社区服务机构还为弱势群体及“五老人员”提供爱心医疗扶助。3年多来,累计共为低保人员提供医疗扶助7000多人次,减免医疗费用近10万元。

  尽管多次受到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的表彰,台江区卫生局局长朱云认为,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毕竟还只是在初级阶段,并非尽善尽美。他表示,2007年他们将建成2至3家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完善的诊疗设备、辅助检查设备、预防保健设备、健康教育及其他设备,并配齐医疗技术人员,“一旦条件成熟,力争推出1至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药品‘零差价’工作试点,更加有效地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林丽明 王凤山)

  责编:闽海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