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一些贫困人群游览黄鹤楼的愿望,武汉市园林局和黄鹤楼公园决定在元旦、春节期间,把价值50万元的1万张门票赠送给城区的贫困户、贫困大学生和农民工。此举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称赞。
近几年来,在营销至上的商业环境下,许多景区的门票价格节节攀升,令许多低收入游览者望而却步。有人担忧,长此以往,我们可能面临“中华之大,容不下平民旅游者一只脚”的怪现象。笔者认为,一些风景名胜渐成“贵族景区”,应该引起各地景区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武汉市黄鹤楼公园向困难人群赠送门票的做法,具有十分积极的示范作用和社会效应。
其实,作为风景名胜区,除了旅游功能外,还有精神文化功能,它是一个国家文化与文明的标志,是培育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陶冶情操的极好载体,具有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等多重效益。因此,风景名胜区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应该积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公益职能。实行高额门票,不仅将低收入群体拒之门外,也会弱化这些风景名胜的教化功能。
旅游资源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是大自然的恩赐或祖先的遗产,每位国民都应该有权欣赏。但时下某些风景名胜区的公益性日渐缺失,景区变成了管理者和当地政府的“摇钱树”,这不仅严重违背风景名胜的公共属性,也直接侵害了许多低收入群体的利益。拒低收入者于门外有失公平,也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
据悉,在南京、河南一些景点的免费开放日,都曾有过让人感慨的游客“井喷”现象,蜂拥而来的游客绝大多数是中低收入者。很显然,游客“井喷”是因免费而来,是对景区门票偏高的强劲反弹。由此试问,对于低收入群体,各地景区和政府能否给予必要的关爱?国外低门票价格的策略、杭州西湖门票免费的模式和武汉节日赠送门票的举措,都是值得借鉴的良好范例。
春节即将来临,如何降低游览门槛,甚至免费开放一些公益旅游景点,让更多普通人享受到出游之乐,分享到利国惠民的“假日蛋糕”,是各地有关部门亟待研究解决的现实课题。
责编:Goodmorningc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