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文明创建大家谈
杨华泰:建设和谐文化 谱写文明新篇
文明风   |  时间: 2008-01-21   |   文章来源: 文明风
 

中共三明市委文明办主任 杨华泰


    举国关注,世界瞩目的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踏上了新的征程。胡锦涛同志在会上所作的报告,顺应时代潮流,立足人民利益,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党心民心,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根本问题,体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高度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高度统一,具有科学的理论性、思想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献,是我们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宣言,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行动纲领。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这是我们党对文化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认识、新论断。三明,是中国共产党亲手缔造的城市,也是我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发源地,正是通过二十多年的创建历程,丰富并提升着人们的精神内涵,使人们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朴实的文明素养,从而奠定了较好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尽管取得了以上所说的这些成绩,但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距离,每个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工作者应保持清醒的认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为推动社会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业绩而努力工作。

    以人为本抓教育。和谐文化是社会的润滑剂,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的领航灯,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人、教育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运用阵地式宣传(设立公益广告牌、开辟宣传板报和橱窗、建设文化长廊),启发式宣传(印制年历、宝典、手册、提炼格言、座右铭、语录、警句等),互动式宣传(游园、踩街、知识竞赛、文艺晚会等)、传播式宣传(制作网页、运用新闻媒体、办文明市民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等)的手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普及活动。要重在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中,渗透到精神文明建设中,体现在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中,融入进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真正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要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深化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关注民生抓服务。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我们要弘扬二十多年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形成的被中央领导同志赞誉的“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的好传统,把更多精力用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上,把更多财力投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使广大群众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努力做好三项服务:一是面向所有对象、覆盖不同层次、满足各类需求的社区服务。服务的重点要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积极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维护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热情关心特殊群体人员的生活;二是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健全服务组织网络,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既抓“柴米油盐”小服务项目,又抓“安全、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休闲”大服务项目、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三是面向各行各业的社会化服务。建好110社会救助服务联动体系,行政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和“爱心超市”、“爱心合作社”,发放“便民联系卡”、“爱心领物卡”、热心帮助老人安度晚年,真心帮助困难居民下岗职工脱困、爱心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诚心帮助“两劳”释放人员走正路;建立社会志愿者协会,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及时有效地帮助居民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忧、愁”问题。

    优化环境抓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写入“建设生态文明”这一方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城市不仅要有亮丽的外观,更要有和谐温馨的内韵。我市虽然已经连续三届进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行列,但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任务还很重,从硬环境建设上说,还要进一步改善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立卫生长效机制,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环卫队伍,增强市民的卫生环保意识和卫生行为养成。提高城乡环境卫生质量。要大力普及环境科技知识,提高市民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和材料资源的回收利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废弃物。推广环保型生态建筑,加强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持续增加投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保护和改善城乡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减少噪音和大气污染,有效防止工业、农业排放物的侵害,把环保精神注入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从软环境建设上说,要紧紧围绕构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的目标,广泛开展创建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城乡共建、共铸诚信、社会志愿服务、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努力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责编:赵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