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理论经纬
共建共享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
文明风   |  时间: 2008-01-21   |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重要讲话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3月7日看望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的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发表了“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丰富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内涵。讲话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和我国改革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时代主题,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共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不只是政府的事情,需要有广泛的社会参与,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我们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要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切实履行,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伟业的局面。同时,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大力提高群众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大力提高群众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开创群众工作的新局面。要把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作为群众工作的职业观念、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要对群众工作者进行专业化培训,使他们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社会工作的知识、技术、方法和制度。要积极推进群众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建立起通畅的群众合理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积极探索降低行政成本、快速解决问题的群众工作新途径、新方法。要建立了解社情民意的调查制度,及时快速地反映社情民意的变化和真实情况,为群众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活力。当前,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利益诉求、价值取向等出现多样化趋势,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候,更加注重对困难群众的关切和照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切实解决好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特别是要注意解决好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环境污染、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重视解决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特别是在扩大就业、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的投入、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财政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政府投资使用要确保“三个高于”,即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高于上年,用于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高于上年,用于西部大开发的投入高于上年。各地应当严格财政监督,真正把这些惠民之举落实到千家万户,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共享和谐不是口号,而是实事。

  把共建共享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这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与坚持“共建共享”原则紧密相连的。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但不可掉以轻心,要有忧患意识,要清醒地看到那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矛盾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和不平衡问题。例如,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是中国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实际上,这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也都存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这种差距进一步扩大。二是体制改革过程中因体制、机制不完善而产生的问题。在体制改革过程中,一些旧的体制打破了,而新的体制的完善尚需要一个过程,另外体制改革也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必然会带来这样那样的利益矛盾。例如,在收入差距方面,除了一般所说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差距,还有同级公务员工资水平地区差距较大、垄断行业和一般竞争性行业工资差距、某些非法致富现象的存在和农民工待遇差等问题。另外,在国企改制中的资产处置、下岗职工补贴、征地拆迁补偿、复转军人安置、兴建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等方面,也会因为体制不完善、工作不到位而产生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利益纠纷。三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因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而带来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也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更加突出,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带来的矛盾增多。比如,就业问题依然严峻,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失地农民就业、大学生就业等问题较突出。一部分家庭出现因病致贫返贫、子女教育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等。在社会治安方面,侵民侵财犯罪呈多发之势。在社会保障方面,保障体系目前还不健全,覆盖面小,部分群众生活仍然困难。另外,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完全遏制。

  总的来看,现阶段存在的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错综复杂,往往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引发的问题与体制转轨中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历史遗留、积累的问题与新产生的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利益矛盾和思想认识差异问题交织在一起,官僚主义、工作方法不当造成的问题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引发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是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当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这是由社会本身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今天面对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改革初期,我们主要是要解决社会缺乏活力和效率的问题,今天,我们同时要面对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拉大和分配不公的突出问题,因而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改革初期,我们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实现经济数量上的快速增长,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今天,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这还是低水平的、不平衡的和不全面的。因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就成为更加紧迫的任务。改革初期,我们比较侧重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意发挥市场的资源基础配置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今天,我们还需要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紧紧抓住共建共享这个新世纪新阶段的时代主题,认真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真正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赵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