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风中看点
清明节:传统节日倡导文明祭祀
文明风   |  时间: 2008-01-21   |   文章来源: 解放日报
 

大力倡导“绿色殡葬”

  清明,以适当的方式祭奠先人是一种流传久远的民俗活动。但民俗不等于永远不改变,更不等于迷信。尤其是给先人烧“别墅”、“汽车”等纸扎祭品的迷信行为,可休矣。 ———网友“雨天”

  有关部门应大力倡导“绿色殡葬”,让市民在清明节时用踏青、献花以及游园的方式来进行祭祀。既有利于环保,又有利于身心健康。还清明节的“清洁而明净”,是我们现代文明社会应该大力提倡的。 ———网友“文明我先行”

  清明祭扫其实不是做给逝者看的,而是给活着的和后来者看的。在祭扫和念叨逝者的过程中,让生者认祖归宗知恩的同时,学会积德行善,懂得重孝感恩。 ———网友“懂得取舍”

  近两年来,清明祭品越来越另类。一些地方出现了纸扎的“二奶”、保安,甚至连伟哥、安全套也加入祭品的行列,这简直不是缅怀逝者,而是在破坏地下亡灵的清静世界。这种另类祭品所体现的不文明风气值得警惕。 ———网友“垒垒”

创新了形式 保留了原味

  清明时节祭扫先人之墓,寄托对亲人的哀思,乃人之常情,但祭扫要讲文明,掺杂着迷信因素的焚烧纸钱、燃放鞭炮,既影响卫生,更容易引发火灾。

  我们文明祭祀,不等于否定传统习俗。关键在于如何寻找到两者的契合处,既保留传统习俗所要体现的重孝感恩,又能贴近现代人的文明追求。譬如说在我们的民间传统中,“放河灯”常见于清明等祭奠之中,人们在灯上放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全家的心愿,顺着水流漂走,以表达对先人的哀思和情感。这其实与“时空邮局”传递思念、网络献花点歌祭扫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后者脱胎于前者,创新了形式,但保留了原味。

  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积淀了上千年的历史意蕴。在现代文明背景之下,既显示出它继续存在下去的合理性,也出现了与现代文明相抵触的内容,如何让这一传统更加契合我们的现代生活,使其从内容到形式遵从现代文明“理性而不是蒙昧的,开放而不是封闭的”基本原则,值得我们共同探讨。(谈燕)

 

“时空邮局”传递思念 “爱心苑”慰藉老人

新型祭扫方式悄然兴起

  清明之际遥寄哀思,除了传统的鲜花、香烛,一些文明、节俭的新型祭扫、安葬方式正悄然盛行:寄一张卡片传递对亲人的思念,辟一处爱心园地让孤寡老人走得安心……种种温馨而又可行的举措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

“时空邮局”传递“心灵述说”

  家住黄浦区的陈阿伯今年换了一种方式祭奠去世的老伴,他向滨海古园墓区特别设置的“时空邮箱”中“投递”了一张“亲情卡片”:“老伴,现在你可以放心了,我今后的生活起居有着落了,你一路走好啊。”将卡片放入邮箱,老伯的脸上露出了轻松表情,姗姗离去。

  今年的清明节,滨海古园推出了“心灵述说·时空邮局”扫墓新举措,让市民扫墓时在一张小小卡片上,流露真情实感,然后投入邮箱,把思念传递给已故亲友。“时空邮局”开启首日,就收集到1200多张“亲情卡片”。

  一些市民表示,通过卡片向已故的亲朋好友传递自己的心声,含蓄而又温馨。据介绍,滨海古园首批投放了2万张“亲情卡片”,后来又加印了2万张。目前古园“邮递员”已收到3000多张。(记者 谈燕)

“爱心苑”,老人的生后花园

  昨天,设在滨海古园的“爱心苑”正式落成启用,这是专为孤寡老人提供的免费或优惠的安息之地。

  据滨海古园总经理赵小虎表示,“爱心苑”的构想来源于家住浦东的乐阿婆。两年前,乐阿婆来古园为其故世的老伴购买了墓穴。工作人员得知,乐阿婆的老伴生前有一个心愿,就是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住房赠与社会帮助更多的孤寡老人。乐阿婆决定将这个心愿在古园实现。为乐阿婆这种爱心所深深打动的滨海古园决定辟出一块以“爱心苑”命名的墓地,使其成为孤寡老人的生后花园。

  首批已建成墓地占地300多平方米,坐落在一片树林前、小河边,与花坛葬墓区为伴,周边风景优美,环境整洁。据工作人员介绍,“爱心苑”分为特小草坪葬与纪念组合树葬两种葬式。特小草坪葬可安葬200多位孤寡老人的骨灰,单个占地面积仅0.38平方米;而纪念组合树葬则将逝者骨灰集中安葬,并将姓名刻在纪念碑上,此葬式可安葬2000多位孤寡老人的骨灰。

清明祭扫 别忘文明

  清明将至,市民的祭扫活动进入高峰。记者在一些墓园现场看到,在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已故之人思念之情时,绝大多数市民都能做到文明扫墓,恰如其分地寄托哀思,但仍然有少数人大肆铺张,随地乱扔垃圾、焚烧大件纸品……成了清明祭扫时的不和谐音符。

  这些天来,带着鲜花、果品前往本市各大墓园扫墓的人群络绎不绝。记者在南汇区的一家墓园看到,在墓园的主干道和各个墓区的支道上,园陵的管理处安放了许多铁桶,工作人员不时引导市民将黄纸和冥币集中到铁桶内焚烧,“这样做也是为了预防火灾,”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很多市民都能自觉向管理处借用铁桶,还有更多市民手捧鲜花前来祭扫。但也有一些市民在祭扫完毕之后,把塑料瓶、鲜花包装纸、废纸等随意丢弃在墓区干道上。在一处新开辟的墓区,几位中年男女正在祭拜过世的亲人,他们将去年留下的供品随意扔在一旁,换上带来的水果点心,然后将塑料袋垫在地上逐一磕头,仪式结束后,便扬长而去。在墓区各支道的树丛中,时不时可见祭扫市民走后留下的垃圾。

  “垃圾丢在墓区,至少不会产生什么危害,最怕的是市民祭扫、安葬时燃放鞭炮,露天焚烧冥币,尤其是大件的纸制品。”记者从一些墓园的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虽然墓园采取了“鞭炮换鲜花”等文明祭扫举措,但一些市民受传统祭扫习俗影响,依然会趁着工作人员不注意,点燃鞭炮,弄得现场烟雾缭绕,也影响其他市民祭扫。

  此外,一些市民在为亲人落葬时,除了传统的蜡烛、黄纸、冥币外,将纸糊的家电、洋房、手机、电脑甚至全套家具也堂而皇之地抬了出来,带来了火灾隐患。家住闵行区的范女士告诉记者,上周末她与父母前往墓园为外婆扫墓时,正好旁边有人举行落葬仪式,还郑重其事地准备了一大堆纸扎品,有“别墅”、“汽车”、“手提电脑”,令人咋舌。

  市殡葬管理处处长吕春玲表示,祭扫也要遵守文明行为规范,切莫让自己的不文明行为给他人带来危害。我们提倡文明祭扫,用鲜花代替供品等祭扫形式,摒弃在祭扫场所内燃烧冥币、纸钱、纸扎品等封建迷信举动。目前,一些新型文明的祭扫方式已经出现在大家面前,如网络祭扫、爱心卡寄托哀思等方式,既文明节俭,又能体现对亲人的思念。(记者 谈燕)

  责编:黄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