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重点播报 > 正文
冯鸿昌:成长在厦门港的技术状元
http://wmf.fjsen.com 2008-01-21 15:50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冯鸿昌正在维修机器(谢添实/摄影)

  文明风12月18日讯(记者 谢添实)“小冯,来,把钳子递给我下”,“小冯,你看我这个图画得怎么样?”,“小冯,今天又来我们这边偷学武艺了?”这个被亲切叫做小冯的人全名叫冯鸿昌,是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海天集装箱有限公司一名普通技术工人。然而在集团里,每个人一说到小冯,都会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小冯确实不容易,从一个普通的进城务工人员成长到现在的技术状元,得到这么多的荣誉,确实是十年来努力的结果。”师傅周梁成说起冯鸿昌来如数家珍,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厦门市第二届十佳外来工,厦门市第七届职工技术竞赛行业港务类技术状元,厦门市文明市民,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共厦门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团省委委员。

  冯鸿昌,漳州南靖人,今年27岁,一个让外籍工程师折服,让四台要报废的龙门吊起死回生,更在央视举办的《春暖2007——财富手拉手》颁奖晚会上,将“最受农民工欢迎十大城市”奖杯颁发给厦门的小伙子,不禁让人们产生极大兴趣,为何一个普普通通的进城务工人员,能获得这么多的荣誉,得到大家这么高的评价。

“我庆幸生于农民之家”

  冯鸿昌是漳州南靖县山城镇鸿钵村人,一个农民家庭,家中还有一个妹妹,他是长子,所以家里的农活很大部分都是他来做。“我记得我童年是过得很艰苦的,现在一有空我回去的时候也尽可能地帮父母干点活,也算是尽一点孝心吧。” 1997年3月,18岁的冯鸿昌从厦门高级技工学校南靖分校毕业,第一次走出大山,到厦门海天码头实习。第一次看到大海、看到万吨巨轮、看到高耸的港口机械、看到一排排堆积整齐的集装箱,大山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他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激情和感慨。他对自己说:实习期间,一定要老实勤快,争取实习过后能留下来,做一名港口工人,不让父母和老师失望。

  实习期间,每个月领400元的生活补助,挤在公司的集体宿舍,吃最便宜的快餐,呼吸着与山里不同的略带有咸味的空气,他对此并不在乎,心满意足地过着整天一身油污的实习生活。每天,师傅给设备“治病”,他都跟在屁股后面忙和着,递递工具、搬运配件或擦拭零件、清扫维修场地,脏的累的活他都干得十分起劲,希望能够留下来。但留下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冯鸿昌那时还是个户口不在厦门的外来技校生,学的又是汽车修理专业,跟复杂的码头设备维修存在很大差异。有人私底下告诉他,你不是大中专毕业生,又是外地人,只想靠实干苦干,成为正式的员工很难。听到这些,他都是一笑了之。当时公司还处在起步阶段,多数机械为二手设备,故障率较高,每一次维修,他都埋头苦干,不仅认真学,更多的是争取动手的机会。他心里坚信着,勤快不怕苦是自己的资本,只要不断努力,一定能在这里谋一份工作。终于,10个月后,他拿到了劳动合同,踏入了厦门,进了海天码头。

  “我是从农村出来,从小吃苦,那段时间深深影响了我,我勤劳朴素的根基在农村,是在干农活中养成的。那种闽南农村勤劳俭朴的精神是我工作中刻苦钻研、永不懈怠的精神源头。我很庆幸我出生于农民之家,让我保有踏实、勤俭的本质。这将在未来给我更大的动力。”冯鸿昌说出那段实习经历仍是相当感慨。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