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5月12日讯 宁化是客家人的祖籍地,各乡镇均分布有一定数量的宗族祠堂,这些祠堂不仅建筑规模宏大,而且普遍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一年里大多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只是春秋开门,组织宗亲祭祖、扫墓、修谱、争风水,这些活动带有明显的宗族色彩,有些甚至演化为不安定因素。2002年以来,宁化县委宣传部、文明办等部门以巫罗俊怀念堂为试点,在豫章书院、谢氏家祠等规模较大的祠堂开展先进文化进祠堂活动,引导各宗族祠堂冲破世俗观念,跳出宗祠只为宗亲服务的狭隘意识,努力健全并充分发挥祠堂文化功能,将传统祠堂变成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和道德建设的“大课堂”。
宁化县对各祠堂中带有明显封建糟粕的东西进行清理,腾出地方,根据各自条件相应建设阅览室、电教室、娱乐室、书画室、排练室、公德教育室等活动阵地,配备彩电、VCD、乐器、图书等设施,使各祠堂具有比较全面的学习、娱乐等功能。
为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各祠堂普遍成立了由群众组成的老年艺术团、铜管乐队等文化活动团体,自编自演戏剧折子、地方小调、民间山歌等传统节目,并且根据时事特点编排反映计划生育、移风易俗、公民道德、普法宣传等内容的说唱、歌舞、小品等,不仅在祠堂内演,在社区里演,在本村演,有的还应邀到周边乡镇去演。演出的节目内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深受群众欢迎。
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与实践是宁化县先进文化进祠堂活动的核心内容。一是组织各祠堂利用宗亲的凝聚力,在社区群众中开展“评贤人”活动。“贤人”不定类型、不定标准,只要在爱岗敬业、创业致富、热心公益、孝敬老人、好学上进、见义勇为等任何一方面有突出表现者均可参评。评选出来的“贤人”张榜表扬,事迹突出的还予以在祠堂挂匾表彰。二是挖掘祠堂传统文化积淀,开展书写“守德家训”活动。存于祠堂的客家各姓氏家谱,大多载有“勤劳节俭、艰苦奋斗、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禁止赌博、反对邪教”等具有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特色的家规、族规。各祠堂坚持“取精华、弃糟粕”原则,组织喜爱书法的市民把健康向上的家规、族规抄写、张贴到公德教育室、宣传栏,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市民文明公约》等一起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并编成小调、山歌进行传唱,使传统家训与现代道德要求相生共存、互相促进。三是以寻根谒祖活动为纽带,着力做好客属联谊工作。客家各姓氏后裔遍布海外,各祠堂十分注重发挥这一优势,普遍成立“海内外宗亲联谊会”,通过信函往来、联谊活动、举办祭祖大典等形式,向海外宗亲介绍祖地,增强海外后裔对祖宗、祖地、祖国的认同感,鼓励他们为祖国和平统一和祖地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四是发挥自身优势,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各祠堂充分发挥管委会成员在群众中的威望以及海内外宗亲热心宗族公益事业等优势,积极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一方面主动介入政府行政行为难以解决的财产纠纷、宅基地争夺、夫妻口角等民间矛盾的调解,一方面积极为贫困学生、孤寡老人、重病群众筹措资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同时发挥联谊会成员分布广、信息灵的优势,介绍下岗、待业青年到沿海城市打工。巫罗俊怀念堂还购置多功能诊疗仪,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理疗。
在先进文化进祠堂活动推动下,各宗族祠堂面貌更新了,功能拓展了,每天吸引众多群众参加各种活动。到祠堂来参加活动的人,讲文明、讲礼貌、讲团结、讲道德、讲科学的人多了,吵架、闹事的人少了,各社区的治安秩序和社会风气也得到明显改善。三明市委文明办杨华泰主任在巫罗俊怀念堂调研后称赞:“青春不老,艺术不老,事业不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亮点,是推动社区建设的有效载体。”先进文化进祠堂,把宗族祠堂改造成社区道德建设课堂的做法,不仅在宁化全县得到推广,而且先后被中宣部《党建》、中央文明办《简报》、《精神文明报》等媒体宣传、介绍,巫罗俊怀念堂、谢氏家祠等四个祠堂还入选福建省百家名祠。(宁化县委文明办)
责编:黄天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