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的军委工程兵原副政委刘月生和他的老伴、84岁的八路军老战士王世昌,通过引资、捐资,在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顺平县建成了一所当地硬件设施最好的完全中学。
两位老人因此而感动了中国。2007年9月,他们当选为“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刘月生,湖南茶陵人,9岁为红军工作,13岁参加红军,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王世昌,河北省完县(现顺平县)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离休前在原机械工业部工作。两人结婚63年,从硝烟中一路走来。
1938年,完县常庄及附近村民200余人遭到了日本军队惨无人道的屠杀,整个村子被烧得只剩下了半间牛棚。
1988年6月,在两位老人的多方奔走下,顺平县抗日烈士死难乡亲纪念碑落成。
纪念碑落成后,两位老人又开始计划在当年被日本人烧毁的常庄修建一所学校。当时,两位老人每个月的退休金还只有1000多元,自己投钱建学校几乎不可能。
在老人的奔走下,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第一批建校资金——由香港梁洁华捐助的58万元终于到位了。
刘月生老人还破例走了一回后门,请来了工程兵部队的工程师,免费设计出了学校的图纸。
为了把投资人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当时已年过七旬的王世昌老人,天天蹲在工地上,连碎砖头都要拣起来铺成路,包装袋则收起来卖钱。
由于资金有限,修建学校的工程只能分期进行,两位老人为此耗尽了心血。一次王世昌正在工地上忙碌,突然接到电话说老伴刘月生心脏病突发。她赶回北京,在医院里陪了三天三夜。刘月生知道她的心思不在北京,对她说:“快忙你的去吧!我这没有事儿。”王世昌当天就回到了工地上。
10多年来,王世昌没有吃过学校的一顿饭,在县里的招待所吃了一碗面条,她还交了10元钱饭费。
刘月生和王世昌老人还让学电脑出身的孙子自费来到学校,为学校新建成的微机室安装电脑,特意交代:“不准吃学校的饭。”
1995年,“梁洁华希望学校”第一期工程竣工,并招收第一批学生。学校建筑面积达2063.62平方米,可容纳18个教学班开展9年一贯制教学。
2003年,由两位老人募捐60万元扩建的高中部竣工,同年开始招收高中学生。
在只有30万人口的顺平县,这所希望中学的建成,使全县普及高中教育的时间提前了两年。
从修建学校那一天起,两位老人共募集资金280万元,捐助资金20万元。10多年来,其中的艰辛,只有两位老人才能体会。
除此之外,老两口还对口资助了3名小学生和1名大专生。当从报纸上看到北京的一所民工子弟学校交不起房租的消息后,两位老人第二天就通过报社联系到学校,又捐出了3万元,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谁又能知道,两位老人,竟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
王世昌甚至每天中午都要去院子内外捡一次垃圾,用来换钱……(记者黎云、程义峰)
责编:赵舒文
责任编辑: |